二十一年后的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是小布什时代一场极具争议的战争,近期随着中东危机愈演愈烈,西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都出现了一些反思的声音。
图片
2003年央视伊拉克战争直播是“局座”张召忠名气大噪的舞台。
众所周知,美国在1990~1991年间已经打过一次海湾战争,当时多国联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
不过老布什总统的操作比较谨慎,他并没有命令部队开进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推翻萨达姆,而是在完成既定政治/军事目标后选择撤军。
海湾战争一结束,美国便主导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687 号决议,命令伊拉克销毁其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以及远程弹道导弹),并由核查人员定期检查。
1998年,伊拉克中止了与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的合作。
此后几年间,美国从卫星、空中侦查、情报渗透等各个领域全方位监控伊拉克,还时不时地发动空袭,打击其境内一些重点军事目标。
换句话说,如果1991年打海湾战争前美国心里还有些忐忑和没底,那么小布什时期的萨达姆就有点“裸奔”的感觉——在五角大楼和中情局面前毫无秘密可言。
图片
萨达姆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爆发。
小布什总统第一时间锁定了阿富汗、伊拉克和伊朗等几个目标,要求美国国防部开始制定入侵计划。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小布什的计划非常宏伟,很可能是想用武力手段将三国全部拿下,从而一统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
2001年10月7日,美军正式发起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打击,代号“持久自由行动”,美国人用价值不菲的巡航导弹开路,一举击毁了塔利班游击队的帐篷。
开战一个月后的11月12日晚,塔利班残部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喀布尔,美军的钢铁洪流浩浩荡荡进城。
“子课题1”完成后,小布什马不停蹄的开展“子课题2”。
2002年10月,美国国会授权对伊拉克动武。
2003 年 2 月,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称其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违反了先前的决议。
不过鲍威尔未能说服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希望继续派武器核查员前赴伊拉克开展工作(感受到危险的萨达姆于2002年重新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入境),以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凿证据。
风风火火的小布什表示“美国不会等待核查人员的报告”,并自发组建了一个军事联盟来对付伊拉克。
名义上联盟有三十个国家参与,但实际出兵的只有美国(30万人)、英国(4.5万人)、澳大利亚(2000人)和波兰(约200人),另有约7万名库尔德武装(伊拉克北部反对萨达姆的割据势力)。
不得不说,美国军方还是非常谨慎的,在已经收买大批敌军将领的情况下,五角大楼调动了40万兵力才动手,而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时只用了区区20万军队。
这还不考虑伊拉克领土面积仅为乌克兰的七成,前者且地形为沙漠,非常方便机械化部队进攻。
图片
2008年8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20周年之际,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媒体发文谴责小布什:“小布什也做了跟普京一样的事情——他为何不被追责?”
图片
伊拉克记者向小布什扔鞋,2008年12月。扔鞋后记者怒斥道:“这是伊拉克人民的礼物,这是告别之吻!你这条狗!”
战争立场方面,中、俄、德、法、印等绝大多数国家都谴责了美国的军事行动,连加拿大和墨西哥也表示谴责。
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和伊拉克邻国拒绝让美国使用其空军基地,沙特阿拉伯等在海湾战争中支持美国的中东国家同样反对用兵。
那为什么小布什政府要一意孤行呢?
前文给出过两点猜测:
其一,在美国的中东战略里,伊拉克和阿富汗一样,本质上属于“母课题”下面的几个“子课题”;要不是这两场仗后来进展的不顺利,伊朗估计也逃不掉。
其二,战争开始前,中情局对伊拉克七个精锐师师长中的六个做了策反,小布什总统很可能是在情报部门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有绝对把握轻松取胜的前提下,才按捺不住内心冲动发动了战争。
2003年3月20日,战争正式打响。
美军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轻松解决战斗,并在同年年底逮捕了萨达姆(审判后处以绞刑)——“胜利”让全世界反对这场战争的国家和人民陷入了沉默,某种意义上也为普京打了个样。
图片
今天的巴格达河畔公园。2003年至2011年间,伊拉克共有46.1万人死于与战争相关的原因,战争耗资约三万亿美元。
图片
巴格达商业街。目前的伊拉克局势整体稳定,在经历过ISIS风暴和库尔德自治后,以巴格达为核心的中南部地区最近几年有所恢复。
接下来谈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开战之前,作为美国盟友的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清一色的表示反对,因为他们担心伊朗在萨达姆政权倒台后控制伊拉克。
果然,战后不久的2004 年伊拉克就陷入了宗派叛乱,逊尼派和什叶派打成一团——有的将目标对准了入侵的美军,有的则是借机割据。
在中东地区,伊拉克是一个什叶派为主的穆斯林国家,但萨达姆本人是逊尼派,他在宗教立场上倾向于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什叶派)对抗。
八十年代两伊战争期间,富裕的中东产油国给了萨达姆大量支持。
萨达姆被推翻后,美国在伊拉克搞起了“西式民主”。
2005年1月的选举中,什叶派宗教联盟(亲伊朗)一举赢下了伊拉克18个省中包括巴格达省在内的11个。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萨达姆其实像一个“瓶盖”或“封印”,采用暴力手段长期压制了其国内的什叶派力量,而这个封印被美国揭掉了。
图片
绿色表示逊尼派,紫色表示什叶派。伊拉克战争后,海湾地区逊尼派压制什叶派的传统关系发生了很大改变。
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什叶派的地位在中东地区持续上升;目前,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均是由什叶派掌握政权的国家。
一位中东学者这样讲道:“布什政府解放了伊拉克的什叶派多数,襄助什叶派强势复兴,将会在往后许多年颠覆两派势力的天秤。”
沙特前外交大臣费萨尔指出:“美国和曾共同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阻止伊朗插手伊拉克,但现在,美国为了建立民主,把整个伊拉克让给了伊朗。”
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称:“大部分什叶派穆斯林都效忠伊朗,而非他们所在的国家。”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则忧心忡忡的说道:“从波斯湾至地中海会形成什叶派新月地带,令整个地区成为伊朗的后花园。”
我们看上面的地图不难发现,伊朗和叙利亚这俩主要什叶派国家并不接壤,然而萨达姆被推翻后,伊拉克成为什叶派主政的国家,使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三国连了起来,此即大名鼎鼎的“什叶派新月带”(什叶派之弧)。
图片
美国士兵站在巴格达卡迪西亚之剑纪念碑附近,2008年。卡迪西亚战役是公元636年发生在阿拉伯与波斯帝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前者以少胜多大败波斯,这两把剑的原型便是战役中阿拉伯领导人所携带的兵器。
伊拉克战争二十周年之际,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Iraq Is Quietly Falling Apart(伊拉克正分裂成碎片)》。
文章还有个副标题——伊朗代理人在巴格达夺取了政权,并正在摧毁这个国家。
文中这样写道:“二十年前,美国入侵伊拉克。美国花了十年的时间打破这个国家,然后试图重新组合起来;失败后,又花了十年的时间试图忘记这一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