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人菌感染人数超千,到底什么是食人菌?如何进行防护?

根据日本有关媒体报道,截至6月上旬,日本“食人菌”感染症人数已经破千,达到1019例,而且增长趋势并未减弱。其中东京都累计病例达150例,为日本最多,其次是爱知县和埼玉县。
图片
通过相关的信息可以看出,“食人菌”并非今年在日本才开始出现,但是今年“食人菌”在日本的扩散速度明显要快于往年。2023年日本全国共941人感染“食人菌”,已经是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拿今年来说,还不到半年的时间,确诊人数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人数。
图片
听到“食人菌”这个称谓,相信很多人会吓一跳,世界上真有“吃人”的细菌吗?实际上,之所以这样命名这种细菌,主要在于它对人体的伤害程度非常大。
食人菌,专业上全名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化脓链球菌”,是一种由β溶血性链球菌外毒素、能引起相应急性综合征、比较罕见的细菌。它能够侵入人体组织,迅速繁殖并释放毒素,导致组织坏死和器官衰竭。这种病菌既可以通过伤口感染,也可能经由注射进入血液循环。
图片
食人菌的感染症状包括发烧、咽喉疼痛、脓包、红肿或疼痛等。早期症状为发烧和发冷,严重时会因血压降低和多器官衰竭使患者陷入休克状态,致死率在30%左右。这种病菌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飞沫传播,虽然大多情况无症状,但一旦进入血液和肌肉等人体组织就会发病。
图片
为什么今年日本“食人菌”感染人数会激增?从目前公开的消息看,尚不清楚“食人菌”感染病例激增的具体原因,但专家猜测可能与XG疫情过后人与人接触增多有关。此外,细菌可能通过轻微的足部损伤进入体内,如由脚气引起的鞋疮和皮疹等。
另一方面,尽管“食人菌”感染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但公众对于这种病菌的认知可能仍然有限。缺乏足够的预防意识和知识,可能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中成为病菌的传播者或被感染者。
图片
从日本“食人菌”的传播情况来看,这种病菌的致死率高达30%,且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截至2024年6月,日本已经报告了超过1000例感染病例,且病例数在不断增加。由于全球范围内人口流动频繁,病菌的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使得“食人菌”有可能通过国际旅行、贸易等途径流入我国。
图片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等专家均表示,“食人菌”作为一个革兰氏阳性的球菌,可能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一旦进入人体,进展会非常迅速,可以导致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他们认为,尽管目前患病人群大多为65岁以上的老人及有伤口或皮肤溃破的人,但“食人菌”存在传染到国内的风险,尤其是对已经赴日旅游的人群构成了潜在威胁。
图片
从个人的角度,防护食人菌感染可以遵循下面的原则:
一是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设施、交通工具或处理食物前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家中物品,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
二是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在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减少飞沫传播的机会。避免拥挤、密闭的环境,以降低感染风险。
三是加强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食物,尤其是生食或未经煮熟的食物。饮用水要确保安全卫生。
四是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更应注重营养摄入,增强身体免疫力。
虽然目前尚无针对食人菌的特定疫苗,但可以通过接种其他相关疫苗来降低感染风险,具体可以到医院进行详细咨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