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关公民俗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在太原大关帝庙举行

6月18日是中国农历五月十三,民间俗称“关公磨刀日”。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关帝庙博物馆、太原市迎泽区文旅局等承办的“忠信传千古 义勇冠今昔”第十一届关公民俗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在太原大关帝庙举行。
图片
洒扫、祈福、开礼......活动现场,展现传统古礼祈福仪式的同时,还以礼乐大典的传统仪式来敬关公、思关圣,传承关公忠义精神。此外,武礼表演气势恢宏、充满力量,展示了中国传统武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与太原大关帝庙的“武庙”之称遥相呼应。其所承载的“武文化”也是关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关公武文化,成为厚植爱国情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特邀著名晋剧表演演员、国家二级演员、红梅奖得主贺桂林等,为在场观众带来了“忠义千秋”精彩表演,助力本次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图片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关帝庙博物馆副馆长郭美玉介绍,作为关帝庙博物馆持续多年打造的重点文化活动,以“关公民俗节日”为契机的关公主题传统文化活动自2013年开始,已连续举办多届,今年是第十一届。其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古今生活相融合,集中展示太原府城关帝庙的文化魅力和关公文化的精神内涵,已成为我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宣传展示关公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特色“名片”。
图片
太原大关帝庙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道光《阳曲县志》所载:“关帝庙在城共有二十七座”,而迎泽区庙前街的关帝庙,是我市规模最大、形制最为完整的关帝庙建筑群,因而称之为大关帝庙。现存大关帝庙是建在金、元时期基址上的明、清建筑。院内保留有崇宁殿、春秋楼,钟楼、鼓楼、三代殿等古代建筑,它与文庙构成了太原府城“左文右武”的城市布局,反映了我国古代城市礼制性建筑布局的特征。
图片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关帝庙博物馆馆长张舒爽表示,本次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文物古建的历史特色,通过民俗文化的传承,延伸和创新关公的忠义精神。同时,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支撑作用,民俗活动内容荟萃了民俗文化精髓,展现了关公文化、茶道文化的独特魅力,多角度展示文物保护成果,丰富了市民生活,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太报全媒体记者  白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