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杀手“头前引”体态,直接做缩下巴有用吗?医生的回复真相了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过来咨询关于头前引的问题,即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头前引这种体态是否可以通过简单的缩下巴来改善,对于这个问题的答复是“不能。”
图片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什么是头前引体态?
头前引,是指头颈部处于身体侧中线的前方的一种不良体态。
如果你平时有认真观察身边人的体态,就会发现,现在无论老年人、中青年还是儿童,头前引的体态已经普遍存在,这对于外观上的影响也使得人们容易变得焦虑,但是头前引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外观上的,同样伴随的还有颈肩部疼痛头昏头胀胸闷等症状。
图片
头前引
为何会发生头前引体态?
所谓知己知彼,才能胸有成足,百战不殆,因此要改善头前引体态,要先了解其形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姿势习惯
中老年人比较习惯弓腰的姿势,以及长时间伏案工作时离桌面太远,导致头部需要过度向前伸。
2、发力模式
颈肩部过度代偿的发力模式,如健身举铁或日常手提举重物时,没有形成正确的发力模式,容易形成头前引的体态。
3、过度负重
若背过重的背包,会使双肩负担过大,不仅容易将整个脊柱压垮,还会使吸气时肋骨上抬的阻力变大,导致颈肩部辅助吸气的肌群过度发力变得紧张,从而把颈部拉向前方。
4、挺背误区
现在的青少年相比于驼背,更多是过度挺直背部的姿势,正常的背部曲度应是微微后弓,但很多人错把挺直腰部的坐姿理解成挺背,这就导致后侧关节以及肋骨被锁死无法向后打开,因此头颈部需要更多的向前伸进行代偿。
同时后侧肋骨扩张也就导致吸气时肋骨只能往胸部和颈部去上提,造成了颈前侧和胸肌过紧,直接将头拉到了前引的位置。
图片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综上所述,头前引体态的形成与姿势习惯呼吸模式发力模式这三者因素有关。因此,改善头前引体态不能仅仅局限于头颈部的调整,还需要对胸椎和肋骨也做出相对应的调整,而不是单纯通过缩下巴就能改善头前引体态。
头前引体态可以做哪些锻炼改善?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改善头前引体态,我推荐以下几个训练动作:
1、猫式呼吸(打开胸椎及后侧肋骨)
图片
2、弹力带“w”运动(简易版高位下拉)
图片
3、毛巾操(恢复颈椎灵活性)
图片
4、靠墙颈后伸(颈部中立位训练)
图片
通过坚持以上训练动作,我们可以逐步改善头前引体态,恢复健康的体态和呼吸模式。同时,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以减少对脊柱和颈部的压力。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