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烂”了的金庸IP,还能重回武侠剧爆款吗?

文 | 眸娱
又一部大剧加入了暑期档的竞争,腾讯《金庸武侠世界》于6月17日晚开播了。
经典IP《射雕英雄传》改编、五个篇章共60集、全明星阵容、腾讯与耀客联合出品......《金庸武侠世界》确实是近年来少有的武侠大剧。
大IP、大剧意味着更高的市场期待值,但实际上,《金庸武侠世界》首播成绩谈不上好,目前腾讯站内热度刚刚突破22000,招商情况也并不乐观,没能延续腾讯上半年爆剧频出的优势。
图片
恰逢金庸诞辰100周年,影视行业打响了“金庸纪念战”,金庸武侠作为影视创作热点重新受到了市场和观众的瞩目,但已经被拍“烂”了的金庸IP,还能重回武侠剧爆款吗?
金庸武侠世界,创新多过还原
其实开播之前,外界对《金庸武侠世界》就不太看好,押扑的观众不在少数。
一是前期宣传物料星光熠熠却质感不足。虽然幕前、幕后是全明星阵容,但演员形象、妆造、滤镜等比较直观的方面都不太符合观众印象中的武侠。
二是IP本身透支严重。《射雕英雄传》是金庸被影视化次数最多的作品,观众对剧情都很熟悉了,且已经有非常成功的影视化作品和角色塑造,当剧情发展能够被预测,就很难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三是武侠剧式微。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虽然中国特有的武侠文化一度是影视创作的热点,但国内已经很多年没有优秀的金庸武侠甚至是武侠作品诞生,层出不穷的烂片不断消耗着观众的热情,只留下了“武侠已死”的标签。
而在首播之后,观众担心的问题其实是存在的。比如演员形象与角色贴合度不高、滤镜太黄、剧情节奏超速、棚拍美术置景没有质感......《金庸武侠世界》开局不利。
但客观来说,这部剧也并没有被贬到一文不值,打戏不错、镜头有电影感、台词还原,最关键的是,《金庸武侠世界》颠覆了过往的金庸IP剧,在拍摄形式和内容上有一定的创新
图片
《金庸武侠世界》共分为五个篇章:《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华山论剑》《九阴真经》。目前播出的是以郭靖和黄蓉为核心的《铁血丹心》篇。
虽然整部剧的核心主线依旧是《射雕英雄传》的故事,但对原著内容有了更多的扩充和创新,为以往影视化作品中极少作为主角的“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冯衡、梅超风等人物单独开篇设立单元,对新人物的挖掘塑造,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掉老IP带来的乏味感。
通过对原著人物和故事线的丰富,来构建一个更宏大的武侠世界,不只是围绕郭靖和黄蓉,而是把镜头对准了更多原著中寥寥数笔带过的配角,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剧不叫《射雕英雄传》,而叫《金庸武侠世界》。
图片
这种对原著IP进行扩充,打造系列单元剧式的制作方式,实际上有利有弊。一方面确实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更多新的人物故事进一步丰富剧集内容,既吃到了经典IP的红利,又让创作者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但另一方面,由于加入了新的故事内容,《射雕》原著被浓缩在了只有30集的《铁血丹心》篇中,不可避免会对原著内容有所删减,导致《铁血丹心》的剧情像走马观花式地赶进度,有种开了倍速追剧的既视感。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出于市场需求、观众喜好、内容创新等方面原因,在剧集内容的还原还是创新上,制作方选择通过压缩反复被影视化原著故事,为新内容的创作提供更大的空间
按照播出顺序,目前的《铁血丹心》篇是对原著内容的还原,未能体现出《金庸武侠世界》的改编优势,所以暂时不用急着唱衰,后续随着创新内容的播出,或许会迎来口碑的回升。
一直拍一直扑,一直扑一直拍
《金庸武侠世界》项目启动之初,观众的第一反应是:被拍“烂”的金庸武侠IP怎么又要拍了?
用“拍烂了”来描述金庸武侠,再适合不过了。
这里的“烂”一方面是指金庸武侠影视化作品“泛滥”。不谈香港、台湾演艺圈对金庸武侠作品的改编,仅仅是内地的金庸武侠影视化就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中期,内地创作者大多是作为幕后制作参与到金庸武侠的改编中。林青霞主演的94版《天山童姥》副导演祁明远来自上海制片厂,后续逐渐有内地演员参与到金庸武侠剧的拍摄中,比如黄海冰、曹颖主演的94版《书剑恩仇录》。但这一阶段金庸武侠的影视化还是以香港制作团队为主,内地创作者还在学习中。
图片
时间来到千禧年前后,内地制作团队开始主导金庸武侠作品的改编,导演王新民开启了这一新的阶段,他执导的金庸武侠剧《侠客行》《连城诀》均成为了当年卖价最高的电视剧。
但真正在这一阶段取得突破性成绩的是张纪中,他对《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多部金庸IP进行改编,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收,并对内地武侠剧制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这一阶段内地武侠剧的制作,其实也有香港、台湾优秀创作者的加入,比如黄晓明版《神雕侠侣》原声带由台湾音乐人陈焕昌打造、李亚鹏版《笑傲江湖》导演之一是香港著名武术指导元彬,同时在央视的大力扶持之下,内地迎来了金庸武侠改编的黄金期。
据统计,仅张纪中一人就改编过9部金庸武侠IP,而金庸总共也只有15部武侠小说,内地金庸武侠剧呈现出井喷的趋势,但随之而来的是制作水准的大幅下滑,大量金庸“烂片”充斥着内地市场,这实际是金庸武侠“拍烂了”的第二层意思
图片
以2010年为分界线,内地市场迎来了对金庸IP的第二轮改编,这一阶段可以用“烂片当道,偶有佳作”来概括,连张纪中也没逃过,后期制作的三部金庸武侠剧豆瓣评分均未及格。
除了2017年李一桐版的《射雕英雄传》口碑尚佳之外,这一阶段的金庸改编剧基本都是口碑、收视双扑街,甚至还诞生了豆瓣评分仅2.5分的《新笑傲江湖》、3.3分的《鹿鼎记》、3.4分的《天龙八部》,金庸武侠剧沦为了B站烂片解说素材。
图片
这一阶段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主流观众群体偏好出现了明显的转移,尤其是随着仙侠、古偶等新兴题材的火热,武侠剧逐渐不再受到年轻观众的青睐;另一方面是影视行业受到热钱大量流入的冲击,影视制作周期被持续缩短,愿意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去做一部武侠剧的少之又少。
在市场环境和观众喜好的变化之下,金庸武侠剧是“一直拍一直扑,一直扑一直拍”,不断消耗着从业者和观众的热情,虽然影视行业不缺对金庸IP的影视化改编,但金庸武侠正在逐渐冷却下来。
而进入2024年,迎来了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金庸武侠明显有重回影视创作热点的趋势,头部影视公司的集体发力就是一个明确的指向,金庸武侠创作能否进入一个新的、高水准的阶段,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行业现象。
金庸IP能重回武侠剧爆款吗?
对豆瓣上待播的金庸影视作品进行统计,数量多达11部,其中不乏一些头部大作。
在剧集方面,目前播出的《金庸武侠世界》只是第一季,对金庸IP进行单元剧创新改编是耀客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根据耀客发布的2024新剧片单,《金庸武侠世界之神雕侠侣》项目正在逐步推进中,而这已经是第十版《神雕侠侣》了,第九版由佟梦实、毛晓慧主演,目前还未播出。
在电影方面,中影出品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无疑是当下市场关注度最高的金庸武侠作品,没有之一。徐克重回武侠统治区,顶流肖战饰演郭靖,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后期制作阶段。
早前业内也有消息传出徐克计划拍摄电影《神雕侠侣》,徐克方通过媒体透露确实有这一项目,但还未启动,如果后续项目能够继续推进,徐克或许就是带动金庸武侠进入新创作阶段的最大助力。
图片
金庸武侠重回市场热点已然成为了行业趋势,但能否产出爆款,掀起新一轮的武侠热,还是个未知数。
客观来说,武侠逐渐衰落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观影主力从80后、90后逐渐转移到了00后、05后,流行文化的变迁使得Z世代并未经过纯正传统武侠的熏陶,对于侠义精神和内核的理解是欠缺的,自然对武侠题材的影视作品并不热衷。
如果说以前的年轻人都有一个“武侠梦”“江湖梦”,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Z世代其实更热衷于小众亚文化。
相对于传统武侠,目前影视行业更受欢迎的其实是新武侠,即“武侠+”,在武侠中融入更多流行元素,对侠义精神赋予了新时代的注解。比如近几年热播的《雪中悍刀行》《莲花楼》,从以快意江湖为主的传统武侠,转变为以天下为己任的新时代武侠。
图片
徐克执导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其实也呈现出了新武侠风格。根据备案,电影主要拍摄的是郭靖守襄阳,原著对这一段内容着墨不多,以往金庸武侠影视剧也都是围绕郭靖的成长线来创作改编。但《侠之大者》却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传承为核心,着重刻画了守襄阳的故事。
影视行业有关武侠题材的变革已经到来,金庸武侠能否随着这股洪流,结合新时代武侠风格,迸发出更耀眼的活力,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