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张之洞:63岁生了个儿子乐开花,30年后儿子却成大汉奸

身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齐名。他妻妾众多,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有3人。儿子10人,女儿2人。
图片
大夫人石氏,1865年病逝;
继夫人唐夫人, 1872年卒;
三夫人王夫人,1879年3月死。
长子:张仁权,次子:张仁颋,三子:张仁侃;四子:张仁实,五子:张仁乐;六子:张仁蠡
在1900年,已过花甲之年的张之洞在63岁时,生了儿子张仁蠡,张仁蠡的母亲到底是谁?历史无记载。
看到自己年过半百竟然还能有儿子,张之洞非常惊喜,对这个孩子极尽宠爱。
图片
虽然张之洞的政治生涯与学术成就都堪称一代楷模,他的名字总是与“变法图强”、“兴办实业”等词汇紧密相连,但是,他每当想到自己年岁大了,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无法亲自教导他长大成人,再为人父的喜悦便被随之而来的忧虑所掩盖,因此,他更加珍惜与儿子相处的每一刻,同时也为儿子的未来深感忧虑。
他担心儿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沾染上不良习气,担心他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于是,便利用自己不多的时间,为儿子编写了具有教育意义的一本书——《诫子书》。书中写道: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
图片
张仁蠡
字字倾注了他对儿子的期望和教诲,张之洞希望通过这些有温情的文字,引导儿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然而,正如张之洞所料,自己时日无多,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就在在张仁蠡9岁那年,张之洞因病离世,留下了对幼子的牵挂和无尽的遗憾。
图片
张之洞画像
而处于儿童阶段的张仁蠡,心智尚未成熟,对于父亲的离世和《诫子书》中的教诲,并未能真正理解。
失去了父亲的保驾护航,张仁蠡逐渐沉浸在了家族的荣华富贵之中,开始沾染上了纨绔子弟的恶习。他挥霍无度,沉迷于享乐之中……
张仁蠡和大自己2岁的五哥张燕卿(原名张仁乐)关系很好。张仁蠡的哥哥张燕卿毕业于日本学院。“九·一八”事变前,担任吉林省张作相保安司令部秘书长。
张燕卿虽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又赴日本深造过,可是他却成了汉奸。
他曾在多个政府部门担任要职,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加快,他的政治立场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九一八”事变后,他选择了追宗室随熙洽投敌(熙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后人),成为了伪政权的一员。
图片
在伪政权中,张燕卿历任要职,从军政两署的秘书到伪实业部总长、伪外交部大臣,他逐渐成为了伪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然而,他的这些职务并非是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而是在日本关东军的操纵和扶持下得以实现的。他在伪政权中的所作所为,令人愤恨。
他除了推行亲日政策,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便利。他还参与制定了一系列伪政权的法律和规章,为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职权,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他的这些行为,无不加剧了东北人民的苦难,损害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利益。
张仁蠡也追随自己的五哥走向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汉奸之路。
图片
张仁蠡早年就读北京大学,后任职北京政府教育部,先后担任了多个县的县长,曾任永清县、霸县、丰润县、大城县县长。
张仁蠡看着哥哥张燕卿步步高升,呼风唤雨的得意人生,张仁蠡心中那颗贪婪心迅速膨胀。他受张燕卿的影响,也开始亲近日军。
华北事变爆发后,张仁蠡全面投靠了日军,担任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民政厅厅长。
兄弟俩双双做起了卖国贼,尽心尽力地为日本侵略者甘当马前卒。自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全国人民都在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流血流汗,而张仁蠡却把全部的心思用在了压榨和剥削自己的同胞身上。
张仁蠡的鸦片烟瘾极大,这在当时并非秘密。然而,他却深为隐讳,生怕为人所知。在公共场合,他总是雪茄不离口,以此掩盖口中的鸦片气味。即便是最亲近的幕僚过来,他也绝不在烟榻边论事,生怕自己的秘密被人窥见。这种矛盾的心态,既体现了他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自我形象的维护,也反映了他内心的虚弱和恐惧。
图片
然而,张仁蠡却对外宣布,伪市府职员中若有吸食鸦片者,必须立即戒除,否则一经查出,立即撤职。这种雷厉风行的做法,让不知情的人误以为他本人不吸食鸦片,实则不然,他的此举不过是贼喊捉贼而已。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更加暴露了他的虚伪和自私。
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用于吸食鸦片,张仁蠡利用各种职权疯狂谋财,在武汉期间,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所得财富逐次转往北平,为了献媚邀宠不惜重金购得文庭遗著献于汪伪。他和其他卖国贼联合起来,出卖国家利益,倒卖情报等等,将伤天害理,丧尽天良的事情做了个遍。他的贪婪和腐败,不仅加剧了当地民众的痛苦,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稳定,将自己老爹的脸都丢尽了。
张仁蠡走上了背叛民族和国家的道路。这其中的原因,既有个人性格和思想的缺陷,也有时代背景的推波助澜。但无论如何,他的选择和行为都是不可原谅的。
好在善恶到头终有报,最后他们也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代价。 1945年日本投降,
张仁蠡和哥哥张燕卿被定为汉奸罪,被捕入狱,关押在北平的监狱内。
他的哥哥张燕卿入狱不久便通过妻子打通了关系,出狱后,只身逃往日本。据说张燕卿1951年客死在异国他乡。
张仁蠡被判处无期徒刑,到了新中国又被改判死刑,在1951年被绳之以法,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图片
结语:
张之洞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晚清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改革家,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改革。他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也十分注重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积极创办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他一生忠烈,鞠躬尽瘁,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英雄的后代未必都能继承先辈的遗志,张之洞的两个儿子虽然出身于名门望族,世受国恩,但却忘记了先辈的遗志和家族的荣誉,走上了背叛国家和民族的道路,令家族蒙羞,令人痛心疾首。
尽管张之洞这两个儿子的行为令人痛心,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张之洞一生的贡献和成就,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行为和品质并不是完全由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所决定,每个正常的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选择的能力,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