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电助力 “小蚕宝”织出村民致富“新丝路”

“1号蚕舍是四龄、五龄的蚕宝,2号到4号蚕舍的蚕都已经上架开始吐丝结茧了。”6月13日,在含山县仙踪镇骆集村养蚕基地1号蚕舍里,一只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正在桑叶上进食,发出一片窸窸窣窣声响。该村党总支书记汪国才告诉上门服务的国网含山县供电公司皖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今年这一批春蚕养得特别好,个头匀称,体色青白,无病虫害,预计能给村集体带来30万元左右的收益。”
位于含山县仙踪镇北、S213省道两侧的仙踪镇骆集村,方圆1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散落着19个自然村3600多户村民,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在该村脱贫出列之前,村集体年收入却不足5000元。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骆集村因地制宜规划实施“一村一品”特色种养殖产业,该村在赴六安、徐州等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村里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最终选定种桑养蚕项目,以村集体名义流转退耕还林土地建设桑园,利用闲置农用地建设养蚕大棚,目前已种植桑树2000亩,新建四个大棚组成的蚕舍,面积达2200平方米。
一年中的春蚕、秋蚕,能养7批次,早春和秋冬时候,早晚气温低,就需要用上电取暖。“多亏了供电所及时给村养蚕基地及时架通了动力电,一直到现在,用电都很正常。”汪国才告诉供电所服务人员。
在养蚕基地西侧,今年4月份新建的动力线路有400多米,从仙踪镇骆集村大余自然村的公用配电台区送出,为保障养蚕基地安全用电,新装的电能表计量箱内安装了的短路和漏电保护装置。
在养蚕基地用电高峰时段,属地的仙踪中心供电所员工,增加上门巡视检查频次,义务排查养蚕基地内部电力线路和用电设备安全运行情况,向养殖户和技术人员宣传安全用电知识,介绍和推广手机APP上的相关办电业务流程,及时关注用电信息和电量电费情况,确保养蚕基地可靠电力供应。
据悉,仙踪镇还将围绕骆集村养蚕基地,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持续推动“一村一品”特色养殖业规划建成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蚕桑产业小镇,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
国网含山县供电公司也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做到聚焦“四办”提效能,积极打造“马上”服务品牌,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赋能特色蚕桑产业焕发新活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富增收的“新丝路”。(李昌兵 洪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