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贷款授信展期 桂林银行不容忽视的风险

图片
近日,桂林银行在官网披露了一则重大关联交易公告,桂林润迈投资有限公司申请5987万元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展期。
公开信息显示,桂林润迈投资有限公司为桂林银行第四大股东桂林新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而新城投资开发集团则是当地一家城投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新城投资开发集团持有桂林银行42890.66万股,持股比例为4.73%。
作为主要股东之一,新城投资开发集团与桂林银行关联交易颇为频繁。截至2023年末,桂林银行通过贷款、债券投资、资管计划等方式,向新城投资开发集团的授信风险敞口余额为571442万元,占资本净额比例为12.68%。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相关规定,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对最大10家客户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50%;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资本余额的15%。
桂林银行对新城投资开发集团的关联贷款已然逼近监管红线。但桂林银行与股东之间的关联贷款不止于此。
据年报披露,截至2023年,桂林银行对第一大股东桂林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的关联贷款更高,授信风险敞口余额为663138.75万元,占资本净额比例为14.74%。
此外,桂林银行还向另一家关联企业广西农村投资集团授信59430万元,占净资本比例为1.32%。
年报披露显示,截至2023年末,桂林银行重大关联交易授信风险敞口余额为1294011万元,占2023年末资本净的28.71%。
同时,桂林银行对前十大客户集中度也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23年末向前十大单一借款人发放贷款金额为1816348万元,占资本净额比例为40.29%。
贷款集中度过高,尤其是关联贷款比重过高,给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运营风险。从过往案例来看,不少银行都曾在关联贷款上栽过跟头。
比如,2020年11月破产倒闭的包商银行就是因为大股东明天集团非法占用大量资金,形成逾期,最终导致资不抵债而走向破产;营口银行也曾因为大股东安信信托、辽宁群益集团等关联贷款导致两年净利润下滑近99%,2019年至2021年净利润由6.43亿元降至892.3万元。
近期,葫芦岛银行一桩银行高层勾结股东挪用巨额资金的违法案件更是引发轩然大波。据券商中国报道,2020年8月,原葫芦岛银行党委书记李玉林伙同该行行长李晓东,勾结第一大股东大连中盈控股集团实控人段某涛,以化解该行不良资产为由,虚构标准化投资资管计划,挪用该行资金共计26亿元,供段某涛挥霍使用,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
据业内人士介绍,部分银行大股东持有银行股权并不满足于停留在财务投资、获取利润分红,而是希望谋求对商业银行的控制权,或能够对其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为企业自身的扩张提供足够的信用支持,部分股东通过隐蔽的资本运作手段来达到逃避监管的目的。
早在2017年底,原银监会高层就曾指出,城商行法人治理、风控滞后,形成了很多显性或隐性的金融风险。有些城商行公司治理能力薄弱,个别银行大股东将银行视为提款机,通过各种手段套取资金。
桂林银行也曾因为关联贷款业务违规而受到过监管处罚。2019年6月,该行因授信调查不到位,未能有效识别、反映集团客户授信集中风险而被罚款20万元;2022年10月,桂林银行南宁宾阳支行曾因为签发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信贷资金被挪用于银承汇票和信用证保证金,虚增存款;贸易融资资金被挪用至房地产领域等问题被罚款110万元。这一系列罚单突显出,该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不足。
从资产质量来看,桂林银行不良情况尚处于合理区间。截至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88125万元,较年初增加了91221万元,不良贷款率为1.66%,较年初上升走走0.12%。近年来,公司业绩也处于高速增长中,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3.62亿元,同比增长13.14%;实现净利润20.69亿元,同比增长36.39%。
不过从近期出现的关联企业房地产贷款展期来看,桂林银行关联贷款的风险不容小视。(内容来源|华博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