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将达10亿元 四川武胜县蚕桑产业做对了什么?

眼下正值桑蚕养殖季,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猛山乡万民村,连片的桑树布满田野。武胜县栽桑养蚕缫丝历史悠久,是四川省知名蚕桑大县,被誉为“中国蚕桑之乡”。
近年来,武胜县稳步推进优质蚕桑基地建设,坚持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基础,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今,全县蚕桑种植面积近5万亩,预计今年综合产值达10亿元。6月16日,记者走进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了解蚕桑如何做优做强。
图片
武胜县猛山乡万民村蚕桑基地。夏俊林供图
如何让桑树枝繁叶茂?提高亩桑产叶量,技术提升是关键。武胜县大力推进园区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按照“村连线、乡连片”模式,统一土地调形、开沟作厢,完善路网、沟渠等基础设施,配置旋耕机、电动桑剪等作业机具,建成标准化现代桑园3万亩,改造老旧桑园2万亩;并配套建设现代化蚕室,添置养蚕上蔟、采茧等设施设备,建成标准化养蚕大棚47万平方米、小蚕共育室1.6万平方米。
为实现多养蚕、产好茧的目标,武胜县推广“重两头轻中间、多批次养蚕”布局,通过改桑树冬季重修为部分夏伐式修剪,解决提前出库会出现桑叶供给不足的情况,在冬管时预留10%—15%的夏伐桑,促进桑叶早成熟,增加春叶产量,改善秋叶质量,增加春蚕和秋蚕的饲养量。当地还采取小蚕集中共育、统一消毒防病等措施,确保养蚕安全。据统计,今年春季,全县已养3批蚕,产茧423吨,茧款收入2834万元、同比增长18%。
图片
蚕农投喂桑叶。夏俊林供图
综合开发才能增效益,怎么做?武胜县借力发力。据悉,武胜引进桑枝菌龙头企业—四川芝皇农业开发公司收购农户桑枝,作为基料生产黑木耳、香菇、猴头菇,实现“变废为宝”,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林下养殖等方式践行大食物观,带动促农增收。带动全县发展桑枝菌集体经济26个、种植大户52户、种植农户200余户,种植桑枝菌500万袋,产值达5000万元。
不仅如此,桑树间隙也能做“文章”。在桑树下间种马铃薯、胡豆、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价值高的羊肚菌、大球盖菇、赤松茸、灵芝等菌类,以及种植榨菜、辣椒、南瓜等时令蔬菜。
图片
桑园间种大球盖菇。夏俊林供图
养蚕大户雷庆平是受益人之一。“我流转了160亩土地,成立武胜力禾家庭农场进行栽桑养蚕。安泰公司给我指导技术,蚕茧质量好,价格也不错,今年前2批蚕茧销售2700公斤左右,每公斤65元左右,效益可观。”除了养蚕,雷庆平还种植羊肚菌、灵芝、果桑。他说:“每年4—10月主要养蚕卖茧,其余时间就种菌,去年种菌收益25万元左右,今年会更好。”
据悉,今年蚕茧丰收,价格也创历史新高,不少养殖户对蚕桑产业发展信心更足。
“下一步,武胜县将推广小蚕共育、多批次养蚕集成技术,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旋转架、方格簇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保障蚕桑产业稳定持续发展。”武胜县农业机械和蚕桑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潘武宁如是说。(朱虹、白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