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油烟成健康隐患,姐妹同患肺腺癌引关注,专家解析肺癌风险因素

封面新闻记者 周卓玥
近日,浙大一院披露一起病例,一对不吸烟的姐妹几乎先后在体检中查出早期肺腺癌,烹饪油烟疑为诱因。据了解,姐妹俩共同经营着一个小饭馆,不仅比日常家庭主妇做菜的频次高,而且烹饪时温度高、油烟大。
图片
此前,上海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的调查发现,中老年女性因长期接触高温油烟,其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了2—3倍。相关科学研究也表明,厨房油烟中含有苯并芘、多环芳烃、杂环胺……都属于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公布的“1类致癌物”。那我们在日常烹饪中应当注意什么?发生肺癌的风险因素都有哪些?又当如何避免肺癌的发生?对此,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季。
油烟只是危险因素之一,肺癌首要诱因仍为吸烟
“肺癌的发生有很多危险因素,炒菜时的油烟的确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并不是说接触油烟就会导致肺癌,我们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但长期在通风不良、油烟较大的烹饪环境中,确实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吴季对封面新闻记者解释道。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中指出,炒炸等烹饪方式产生的厨房油烟可导致DNA损伤或癌变,是中国非吸烟女性罹患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建议大家在日常炒菜时可以确保抽油烟机开启,并维持空气流通,以减少油烟的吸入。
“其实,在肺癌的诸多风险因素中,吸烟无疑是最为显著的一个。”吴季强调,有长期大量吸烟史的患者是肺癌高发的危险因素。具体而言,每年吸烟量超过400支,即日均超过一支半不到两支的吸烟量,其实已经足以引起肺癌的发生了。因此,已吸烟者应尽早戒烟,才是预防肺癌的正确方式。
图片
肺癌风险不容忽视,职业暴露与个人病史同样关键
除了直接吸烟外,二手烟和环境的油烟吸入同样不容忽视。在密闭环境中,如未能及时通风,有害物质将大量积累,仍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吴季表示,“这对姐妹便是因环境油烟导致的早期肺腺癌,在密闭环境中应注意通风透气,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其次,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也与不同的职业息息相关,长期职业暴露于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品或者石棉都可能引起肺癌,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应定期体检,以防相关职业病的发生。
最后就是个人肿瘤病史以及家族肺癌病史等因素同样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比如患者本身患有消化道或其他部位的肿瘤,都可能引起肺上的转移或是多个部位同时出现肿瘤,便是医生们所说的多源癌,这类人群也是肺癌的高发人群。
高危人群加强低剂量CT筛查,早筛早治是关键
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早期的肺癌大家听着很恐怖,但是不必紧张,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且预后良好。如果是一期的肿瘤,手术切除以后一般不会放疗化疗,也基本不会使用靶向药物。”吴季强调,如果直系亲属里有肿瘤的或肺癌的家族病史,以及本身就有肺部基础疾病的病人,例如慢阻肺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患者,都属于肺癌的高发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以尽早发现肺癌的踪迹。
值得注意的是,在亚洲不吸烟女性中,长期接触油烟的患肺癌的发病率较高,且大部分为肺腺癌,吴季表示这可能与油烟导致的基因突变有关。因此,对于亚洲女性而言,除了避免吸烟和油烟接触外,还应加强肺癌的筛查工作,是早发现肿瘤最好的一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