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 服务外包产业成为内江东兴区发展新动能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6月18日中午,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内,四川京阿唯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小张去食堂吃完饭后,顺便在对面的商业街买了杯咖啡,取了个快递,然后再回到办公室。上个月,她和同事们从川南电商中心搬到了这个新园区,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和配套完善的商业街区让他们很快适应了这里。
自2021年成功获评首批省级服务外包城市以来,内江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服务外包产值近3年年均增速达52.3%。作为服务外包产业的主战场,东兴区更是将这一产业作为三大百亿主导产业之一,随着新园区的启用,服务外包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图片
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航拍(受访者供图)
电商催生服务业崛起
多点开花转变为集聚发展
所谓服务外包,就是指企业将内部的某些流程或职能,转移给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借助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的经济活动。
2008年,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入驻内江,服务外包产业开始萌芽。随后几年,电子商务在内江逐渐兴起,电商网络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三,这也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9年,内江正式引进大合创新园区管理公司招引服务外包企业,在汉安大道两侧布局并启用产业园区,服务外包产业按下了“加速键”。
通过几年的发展,内江服务外包从原先分散的、多点开花转变成聚集、抱团式发展模式,企业办公面积从1万平方米增加到38万平方米,其中东兴区就达到了37万平方米。
吸引青年才俊加入
以产业发展激发城市活力
“其实,相比起工业产业,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政府不仅投入大,而且还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东兴区服务外包发展中心负责人钟和刚坦言,企业的税收贡献远不及政府的投入力度。
之所以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东兴区主要基于“城市经济新引擎、绿色低碳宜居地”的发展定位,以产业发展激发城市活力的考量。
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内江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目前,东兴区服务外包稳定从业5000余人,30岁以下从业人员达到76%,服务外包产业可以吸纳年轻从业人员,而青年才俊的加入又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此外,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也是适应“双碳”经济的需要。
图片
四人间人才公寓
首批企业搬入新园区
四大功能分区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今年初,位于汉安大道东段的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投入使用。新园区投资18.69亿元,总面积32.3万平方米,共11栋建筑,按照综合服务、企业工区、人才公寓、商业街区四大功能分区。目前已入驻企业4家,本月底还将入驻3家企业。
记者看到,商业街上,便利店、咖啡、奶茶、快递、通讯公司应有尽有,此外还有水果店、药房正在装修。9号楼和10号楼为两栋人才公寓,规划建设人才公寓916套,可为3300余名员工、企业高管、人才提供宿舍。
在企业办公区,四川京阿唯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忙着进行在线客服工作。公司项目经理凌大卫说,公司第一批搬过来了30多个员工,等618电商促销活动之后会慢慢地将剩余席位从电商中心搬到新园区。此前受办公场地制约,业务拓展受限。如今,“新家”有一层楼的办公场地,席位更加充裕,整体搬迁后,公司将大展拳脚。
图片
园区商业街
突破招工难、留人难瓶颈
政府搭建平台促进校企合作
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招工难、留人难的瓶颈。 一些服务外包企业管理人员招聘难、储备不足,离岸业务缺乏外语方面人才,员工流失率高。
为此,今年6月5日,内江市举行了服务外包产业促进活动,政府搭台,让服务外包企业与市内大专院校、高职院校“结对子”、办实训基地,这样既解决了服务外包企业用工来源的问题、也帮助院校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实现双赢。
在这场活动中,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与4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方式主要是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内江职院产教融合处副处长谢鹏表示,后期,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企业对接,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有序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开展实习实训。
针对企业反映的招聘问题,东兴区也做好了应对措施。一方面协助企业开展常态化的人才招聘,充实人才“蓄水池”。另一方面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出台人才、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