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蝌”普 | 高温热浪来袭,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北京市气象台于6月16日17时00分
升级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6月17日至18日
每日13时至17时
平原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
高温和热气流来袭
除了给人们体表带来不适外
还给人们带来一系列健康挑战
图片
高温天气是影响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高温热浪可直接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热相关疾病,还可加剧循环、呼吸、泌尿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引起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图片
热痉挛
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
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可伴有眩晕、晕厥。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热射病
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体温高达40℃及以上。
高温热浪可加剧循环、呼吸、泌尿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引起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引发严重肺部疾病;造成肾功能急性下降,严重时导致肾衰竭;还可引起精神与行为障碍,引发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等系列精神疾患,进而导致事故伤亡事件增加。
高温热浪期间过多暴露于高强度紫外线辐射,还会对皮肤和眼睛产生不良影响。
图片
面对高温威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室内环境凉爽
室内温度较高时,可以使用降温设备降低环境温度;夜间和清晨时段可通过开窗通风降低温度。室内湿度不适宜时,可以使用除湿或加湿设备调节室内湿度。
减少室外高温暴露
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若需外出活动,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不进行剧烈活动,若锻炼需量力而行,尽可能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
准备防暑降温药品
将防暑降温药品妥善储存,身体不适时服用(以药品说明为准);若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或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应咨询医生。
注意调节饮食
及时饮水,准备防暑降温饮品,适量冷饮,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饮品;少食多餐,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