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骤雨大风刮倒多棵大树,大树长得好好的,怎么都被吹倒了呢?

图片
强对流天气很容易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场景
图片来源:weibo.com/1915305523
在5月30日下午的时候,北京城区遭遇了一场大风。
根据北京市气象台的观测,门头沟、朝阳、石景山等地均出现10级最大阵风(27米/秒),北京国家基本气象站南郊观象台最大阵风也达9级。
那风正刮得紧。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天就由亮变暗,闪电、狂风、暴雨齐来。突如其来的大风不仅让路边的电动车、自行车如多米诺骨牌般被逐一刮倒,甚至市区内很多地方的大树,都被连根拔起。
图片
不过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天气就又雨过天晴了,只剩大树倒下的一片狼藉。其实类似的场景,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发生,大树明明把根扎得非常深了,为何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树木就倒伏了呢?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外因和内因去找答案了。
外因:强对流天气并不罕见
北京这一次的大风,其实就是遭遇了强对流天气,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在比较小的区域内出现了灾难性天气。伴随着强对流天气,常常伴有雷雨大风、雷电活动、短时强降雨,甚至还会出现冰雹或者龙卷风。
图片
不过一个地区想要产生强对流天气,也并不容易,是需要凑齐三个“门槛”才行的。但包括北京在内的我国广大地区,总是会在某几个月,尤其是在夏天,恰好可以满足这三个气象条件,因此触发了强对流天气。
第一个门槛,就是需要高低空温差大。在夏天,太阳照射强烈,很容易晒热近地面。由于低空气团温度高、密度小,高空气团温度低、密度高,这就像是给一个电池“充上电”,高低空产生了温差,空气开始有了动力进行垂直运动。
图片
第二个门槛:动力抬升条件好。就以北京为例,由于华北地区北部有燕山山脉,西部为太行山山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当来自蒙古高原的冷气团好不容易翻山越岭,碰到上升的热空气时,就很容易在京津冀地区触发强对流天气了。很多其他区域的强对流天气,也都是冷空气与热空气“打架”的结果。
第三个门槛:水汽条件充足。由于我国东部主要为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高温条件下有了水汽的加持,气团在空中就会凝结成水滴,形成积雨云。在高空云团还会形成冰晶,从而阻断阳光穿透并折射阳光,形成“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景象。
图片
不过幸好5月30日那天北京云层的整体湿度不大,所以虽然产生了强对流天气,却只是雨疏风骤,并没有下起暴雨。
正是由于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城市里刮起了大风。而风一旦吹到了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由于通道变得狭窄,就会让流速进一步加快,这就形成了“狭管效应”。此外,高楼大厦的表面也可能对风的流动产生影响,比如建筑物的角落和边缘可能会产生涡流,这些涡流可以进一步影响风速和风向。
图片
在狂风面前,大树也难以抵抗了。
内因:想在城里扎根可真难
在城市中生长的行道木,虽然也是大树,但与自然条件下的同类相比,它们的生长环境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也成为了行道木被强对流天气吹倒的重要因素。同样有三个要素造成了行道木的倒伏。
首先,由于城市的路边普遍都会铺上沥青或者水泥,所以行道木的根部呼吸和生长都会受限。而道路两旁的植物,往往又要和地下管道相伴,频繁地挖掘和铺设管道,也会影响周围树木根部的生长。所以行道木的根系往往不会扎得很深,大风一来就会变得不稳。
图片
绿树成荫,遮挡酷热的太阳,是对于行道木的基本要求之一。但这恰恰就成为让大树倒伏的第二个原因。
根据一些科学家的调查分析,树身高大, 树冠开展, 枝繁叶茂的阔叶树种,比如加杨、毛白杨、刺槐等植物反而更容易被强风刮倒。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树木比较高大,导致重心上移,再加上树冠枝叶的浓密导致“树大招风”,所以让树木的抗风力大大降低。
另外,城市在考虑种植行道木的时候,会综合很多因素。柳树和悬铃木,都是北京最常见的行道木之一,也是这次大风袭击的“重灾区”。
柳树由于往往种植在水边,夏天雨水又多,所以导致土壤质地较软,就容易被大风吹倒。而悬铃木(法国梧桐)虽然生长快、耐修剪、抗污染,但却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属于须根系植物,根部主要是往四周而不是向下生长。所以在突如其来的大风面前,也容易被连根拔起。
图片
遇到强对流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既然强对流天气连大树都能吹倒,那么走在路上的行人,自然也会受到威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大风天气远离危险呢?
1.远离大树、广告牌、临时搭建物
在强对流天气下,大树即使不会被风连根拔起,也很有可能被拦腰折断。广告牌、临时搭建物也很有可能在强风下脱落,所以一定要远离这些区域,避免被砸伤。
图片
2.不走狭长通道
高楼之间的狭长通道,很容易在大风天气中形成“狭管效应”。所以遇到强对流天气时,我们外出走路、骑车时要尽量避开这样的道路。
3.远离临河路堤
当风速过大的时候,人很容易就失去控制。所以要尽量在强对流天气时远离河岸或者江边,以防不小心被大风吹落水中发生危险。
图片
4.关好门窗
在家里同样也很容易产生“狭管效应”。所以当强对流天气来临时,尽量把所有的门窗都关好,避免大风穿堂而过,更不要在阳台长时间逗留,以免在家中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随着全球的不断增温,极端降水炎热天气会越来越频繁,这也会让我们更多地遇见强对流天气。所幸强对流天气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们只要保护好自身生命安全,加强风险防范,大风很快还是会过去的。
转载自:把科学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