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博科技奖化学可持续发展论坛于广州成功举办

产教融创以奖为媒,向新而行以才强链。6月16日,京博科技奖化学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中国化学会第34届学术年会期间于广州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汇聚了产、学、研各界精英,旨在通过表彰卓越成就、分享前沿洞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共同探索化学化工与材料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图片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万立骏院士,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付贤智院士,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党委副书记范青华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前校长、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郭东明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院士,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李亚栋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李永舫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彭孝军院士,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院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徐春明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樊春海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为宏院士,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万春玲女士,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马韵升先生,以及全国化学、化工与材料领域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深专家学者与产业界知名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据悉,“京博科技奖” 是由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设立,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助,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与中国化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行业科技大奖,旨在表彰化学化工与材料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以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自2019年设立以来,共吸引百余名院士以及1000余位高校校级、院级领导参与组织、提名、评选等活动,985院校覆盖率94.59%,211院校覆盖率83.95%,评选出以刘中民院士(2020年京博科技奖卓越奖)、刘忠范院士(2022年京博科技奖卓越奖)为代表的421位获奖者。
图片
此次论坛,共表彰“2023年度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奖”青年才俊及其导师总计17位。奖项分为金银铜三个级别,旨在激励青年学者投身科研,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获奖者阮林新、张运茂及其导师施世良教授分别分享了科研成果背后的故事,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医药与环保领域的进步。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万立骏院士在开幕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京博控股集团与中国化学会的合作模式,认为这是一种跨界融合的创新尝试,为化学科研人员提供了展示与实践的广阔舞台,也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开辟了新通道。万院士强调,此类合作有望催生更多科研硕果,培养科技领军人物,为中国乃至全球化学科技贡献力量。
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马韵升在致辞中重申了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核心载体的角色,表示京博科技奖致力于挖掘和培养青年科研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共谋行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付贤智、刘忠范、李亚栋、李永舫等多位院士以及来自知名高校与企业的专家代表,围绕化学、化工和材料科学的前沿进展,以及如何应对环境挑战、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张立群院士关于绿色橡胶材料及循环利用技术的报告,李亚栋院士对单原子催化机遇与挑战的剖析,均为应对行业可持续发展挑战提供了新视角与策略。
会上还展出了49项来自高校和产业界的学术成果,发布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需求,搭建了产学研交流合作的桥梁,进一步促进了知识与资源的流动共享。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中国化学化工与材料学科的深厚底蕴与创新能力,更为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靳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