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潜艇兵讲述:新中国潜艇首航背后的故事

第一代潜艇兵·人物志


1954年6月19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海军潜水艇独立大队,新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由此诞生。同月,“八一”军旗在“新中国11号”“新中国12号”潜艇桅杆上升起,新中国自己的潜艇在我国海岸线犁出了第一条航迹。

潜艇“种子部队”的诞生,承载着第一代275名潜艇人无数的心血与汗水。他们舍生忘死、隐姓埋名,只为驾驭国之重器,守卫祖国安宁。

在新中国潜艇部队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海军微信团队深入采访第一代潜艇兵,今天带大家走进那段不为人知的光辉岁月。



在新中国潜艇部队成立70周年之际
93岁的慕恩盛老人
迈着稳健的步伐
登上了北部战区海军
某潜艇支队码头
这里是他曾经建设过的地方


图片

▲慕恩盛走上潜艇浮码头。


该支队某艇员队的艇员们

早已在码头前列队等候

面对年轻艇员伸手搀扶

慕恩盛连连摆手

“没事,我自己可以走

不用扶、不用扶”

言语间,他快步迈向了

停靠在码头边上的新型潜艇

“这些潜艇比我们那时的宽多了”

由于身体原因

老人已经没法再进入潜艇内部了

只能凭栏细细地注视着

眺望许久

老人从怀中掏出了两张

随身携带的旧照片


图片

图片慕恩盛旧照。(前排左一)


时间回到1951年4月

组建不久的新中国人民海军

选派了275名官兵

组建潜艇学习队

向苏联海军学习相关知识技术

彼时的慕恩盛正在大连海军学校学习

有幸被挑选成为其中一员

被分到第二艇鱼雷班学习鱼雷专业


图片

二艇部分舰员合影。


“那时学习很艰苦

课堂不在教室里

而是在潜艇上”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慕恩盛告诉记者

大家学习基本靠教官

手把手教学帮带


图片

▲翻译组部分同志影。


语言更是一大难关

由于翻译人数不足

加上翻译人员对潜艇术语

也并不十分精通

大家在课上都是边学边问

上课跟不上的部分

就用白字标注下来

下课以后查俄文字典

实在弄不明白的才去找翻译


图片

艇员正在鱼雷库吊装鱼雷


“来到学习队之前,首长嘱托说

我们是新中国潜艇部队的种子

一定要学好,一定要学会

所以大家都学得非常刻苦

但是大家又不觉得苦

因为打心底觉得

要对得起全海军的嘱托

对得起全国人民的希望

所以每每多学到一点知识

心里就感到很快乐”

提起那段时光

慕老眉宇间依旧闪烁着光芒

图片

▲学习检查鱼雷


1954年3月

潜艇学习队党委作出

回青岛前后的工作安排

3年的潜艇技术学习任务即将结束

学习队成员准备接艇

担负建设潜艇部队的光荣任务


图片

慕恩盛在潜艇前回望曾经的老照片。


1954年6月19日

中央军委批准

海军成立潜水艇独立大队

随后的一个夜晚

我潜艇艇员们驾驶着

两艘新命名为“新中国11号”

和“新中国12号”潜艇

从旅顺启航

向建在青岛的潜艇部队航渡

在连绵细雨中

这两艘潜艇缓缓驶进码头

完成了首航


图片

▲慕恩盛旧照。


在学习队结束学习后

慕恩盛被分配到潜水艇独立大队

从某潜艇鱼雷军士长

到某潜艇支队鱼雷检修所所长、军械科科长

再到潜艇学校二系兵器教研室主任

慕恩盛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都献给了潜艇事业

直至1987年退休

 

“武器就像枪里的子弹

只有枪里有子弹,才能形成战斗力

有了潜艇以后

就没人敢随意到我们国家的海域

随便欺负我们了”

慕恩盛说他现在还时不时地上网

搜索海军潜艇相关新闻

心中十分牵挂潜艇部队建设


图片

▲慕恩盛参观艇员队宿舍。


离开潜艇码头后

慕恩盛在艇员的陪同下

参观了艇员宿舍

“现在大家的条件很好

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我们是种子

祖国的潜艇事业生根发芽了

现在看你们的了”


图片

▲艇员向慕恩盛敬礼。


七十年栉风沐雨

一代代潜艇兵为了

新中国潜艇事业的建设发展

前赴后继

向第一代潜艇兵致敬



文字:叶雪怡 尹柳玉 茆琳
图片:马视野 郑杰
视频:陈道龙 徐伟豪

主管:海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海政宣传文化中心报社
监制:张庆宝  
编审肖勇利
编辑:叶雪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