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百岁还在当通讯员!高寿老人李本傅辞世,曾为《厦门日报》供稿40多年

全文2826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103岁的厦门高寿老人李本傅于6月14日辞世,曾为《厦门日报》供稿40多年,是历史上唯一的百岁通讯员。

02李本傅退休后创办的狮山幸福园是厦门市老年人活动最活跃的场所之一,参与组织过千场活动。

03除了热爱写作,李本傅还自学书法、小提琴、手风琴等,成为子女们心中的快乐榜样。

04他的妻子吴曼丽称赞他“有千万个好,没有一个缺点”,如果可以选择,下辈子也要与他再做夫妻。

05在李本傅的影响下,子孙们都多才多艺,充实、乐观且自洽地生活着。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人物生平】
李本傅:6月14日辞世,享年103岁。  
40多年来为《厦门日报》供稿多达600余篇;曾荣获“全国老有所为楷模”称号。
6月14日清晨,厦门高寿老人李本傅安详离世,享年103岁。
恰恰在暮年时期,李本傅追逐起了朝阳,他最精彩的人生在退休后才拉开序幕——他是《厦门日报》历史上唯一的百岁通讯员,几十年来为《厦门日报》供稿多达600余篇。他退休后创办的狮山幸福园,是厦门市老年人活动最活跃的场所之一,他还参与组织过幸福园千场活动。他能歌善舞,还练就了一手好书法,植物园里有块写有“寿”字的巨石景观就出自他手。
但他的孩子们说,李本傅是一位平凡的人,只是真心实意地在晚年奉献自己的余热。如今,这盏油灯已燃烧到了尽头,但他已为孩子们留下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便是学会了如何快乐——让自己快乐,也为他人带去快乐。在他的影响下,子孙们都多才多艺,充实、乐观且自洽地生活着。
图片
李本傅几十年来坚持向《厦门日报》供稿。(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 摄)
年过百岁的通讯员
为报社供稿四十多年 坚持手写稿件送到编辑部
2022年2月4日,最后一篇署名为通讯员李本傅的稿件刊登于《厦门日报》,是市老体协登山专委会鸿山大队举行联欢会的活动简讯。
这时的李本傅已是101岁高龄,堪称厦门历史上最年长的通讯员,他为报社供稿四十多年。而他供稿的方式很简单,工整地手写于纸上,然后坐上公交车赶到报社,迈着小小的步子,把稿件递给编辑。
李本傅离世,《厦门日报》的编辑部第一时间知晓了此事。只因为贴心的李本傅早在离世前些日子就已交代家人,若自己走了,一定要告知他们,“我想老人家的意思是,做事要有始有终,既是最后的道别,也是一个交代,那就是我走了,没法再来投稿了。”三儿媳吴红玲说。近年来,曾负责体育栏目的《厦门日报》编辑李翔宇,成了李本傅最熟悉的编辑。在得知老人走后,他说,自己仿佛失去了一位熟悉的工作伙伴。
多年的相处,李本傅早就熟悉了编辑们的作息,但凡有稿件急着发,他会在晚上8点左右到报社,找到李翔宇。让李翔宇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回因为意外,老先生的稿件不知去向,他在当晚10点多拨通了李本傅家中电话,刚从睡梦中醒来的他,竟在电话里一字不漏地口述了那篇稿件,并在第二日顺利刊出。
李本傅与《厦门日报》多年来结下的情缘,也成子女们心中温暖的回忆。后期因身体原因,儿子傅有忠常常陪同父亲一同到报社,他记得有一回甚至刮台风下着暴雨,父亲仍坚持出门,但本不理解的他在陪同父亲到达编辑部后,看到年轻编辑们亲切地对待父亲,让他深受感动,“多年来,父亲坚持着做这样一件事,也得到了大家真诚的对待,我觉得很温暖。”
图片
李本傅与妻子的爱情故事让人动容。
会找乐的“生活家”
100岁时与妻子甜蜜互动 引来众多网友点赞留言
李本傅爱写文章,爱写诗歌,还会作词谱曲,但这些不过是李本傅众多爱好中的一部分。在年轻时,他自学书法,继而还陆续自学了小提琴、手风琴、钢琴,以及民族乐器月琴、三弦、二胡、笛子……并在子女们年幼时就常带他们去琴店接受熏陶。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家中永远有歌声,父母总是在跳舞,这也成了他们最美好的童年记忆。女儿李瑛说,正是父亲多年来一直坚持对生活趣味的追求,掌握让自己快乐的本领,让他们成了一个个擅于快乐的人。
身着笔挺的西装,打着亮色的领带,脚蹬锃亮的尖头皮鞋,精神奕奕,充满活力,李本傅总是这样出现在大家面前。
子女们回忆,老人家说过,出门打扮整齐,不是为自己,而是体现对他人的尊重。老人走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起来,发现李本傅对他人的体贴无处不在。就在今年“五一”假期,李本傅庆祝103岁生日,他虽然步伐已蹒跚,但声音依旧洪亮。他说,“感谢大家为我庆生,让我百岁进三,衷心祝愿你们比我更长寿!”
“爸爸就是这样,他的尊重、体贴、温暖是面向所有人的。”老三李有成说,就连爸爸身体欠佳,需要家人照料的时候,自己哪怕帮他做再小的事,爸爸都会说一声谢谢。
而李本傅和妻子吴曼丽相守相伴七十余载的爱情,对子女们而言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1946年李本傅与妻子在厦门百乐门歌舞厅相遇一见钟情。2021年,两位老人举办了一场“金刚石婚”,两人的甜蜜互动曾引来众多网友点赞留言,让大家又“相信了一回爱情”。晚年的李本傅依旧是个浪漫的人,他把“亲爱的”时时挂在嘴边,会“肉麻”地轻吻妻子,就连日常喝茶,都会拿茶杯开玩笑说“老婆,干一杯”。而吴曼丽曾说丈夫李本傅“有千万个好,没有一个缺点”,她说,如果可以选择,下辈子也要与他再做夫妻。去年,吴曼丽先一步离世,为这段美丽的邂逅暂时画上了句号。
在他们的影响下,李家的孩子,都特别恋家。每周六,子女们都会回家和父母吃饭,但有趣的是,李本傅往往是最后一个风风火火赶到的人,因为他实在是太忙了。聚会时,他们还会组织家庭音乐会,父母在孩子们的琴声和歌声里翩翩起舞,其乐融融。“父亲说,家庭和谐了,社会才会稳定。”李有为说。
图片
李本傅靠自学练就一手好书法。
追逐青春的老年人
风风火火办活动 既当主持人又做指挥
李本傅的一生里,让人看到更多的是暮年的力量。吴红玲说,其实老先生的前半生都被病魔缠身,年轻的时候一年有半年在医院度过,但退休后他参加了登山队,身体逐渐好转,再也没有病痛困扰,从暮年后,他开始谱写自己人生的精彩篇章。
子女们都说,李本傅从来不像其他老人一样,动辄提及自己“老了”,他好像总有用不完的精力,可以在舞台上一站数小时,可以风风火火办一天的活动,当主持人当指挥,只要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他永远不累。
“老了”这件事,确实不在李本傅的字典中,他不曾停止过追逐青春的步伐,他曾跟孙女李宜昀笑称自己还要学英语,以便和留学回来的孙女有更多话题。他还刷抖音,知道自己的视频火了,还告诉孙女,大家都喊他抖音老爷爷。即使在离世前几天,他还关心着国际新闻,和子女们聊巴以冲突。
他显然不想成为那种一本正经、满嘴大道理的老人,这也让他很难显得“老了”。女儿李珍说,“我爸甘当‘小丑’,为了活跃气氛,他想尽办法让大家互动起来,让大家也有笑声,也有快乐,也有些人会笑话我爸爸,认为他是在出风头,但我爸爸不怕别人笑话。因为他心里是坦坦荡荡的,是真心实意地想把快乐带给大家。”
女儿傅玲回忆,有次在台上,李本傅的假牙不小心掉了,他说自己太开心,以至于“笑掉了牙”,现场一片笑声,路上遇到面熟却叫不出名字的人,他会说,“我知道,你是中国人”,把尴尬变成了快乐。
李本傅总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赶上了好时代,他对中国共产党充满着由衷的感恩,也想把快乐奉献给身边的人。在家中的厅里,挂着李本傅最喜欢的四个字“知足常乐”,而他也确实是这么践行自己的一生,2014年12月,李本傅还荣获了“全国老有所为楷模”称号。
不过,年纪大了,李本傅的记忆力减退,但他还惦记着参加每年一度的“五一”活动,却发现记不全曾经最熟悉的歌词时,他才开玩笑地说自己老了。李有为说,父亲知道他的人生已走到了最后,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坦然面对倒计时的时刻,“从他的神态看来,父亲一点儿也不惧怕死亡。”李有成说,父亲的淡定也在这个艰难时刻给了他们莫大的安慰。而留给子女们的最后一次对话,仍展现了李本傅的乐观——13日晚,他们约父亲周日聚餐,“老爸,星期天是父亲节,兄弟姐妹都会来陪你吃饭。”李有成说,他看到父亲的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然后露出了开怀的笑,说很好很好,自己去睡了。于是,就这么永远睡去了。
亲友眼中的李本傅
妻子吴曼丽生前说他有千万个好,没有一个缺点,如果可以选择,下辈子也要和他再做夫妻。
儿子李有成说,爸爸年纪大了身体欠佳,需要家人照料的时候,自己哪怕帮他做再小的事,他都会说声谢谢。
女儿李珍说,为了活跃气氛,爸爸甘当“小丑”,有人认为他是在出风头,但他不怕别人笑话,因为他是真心实意想把快乐带给大家。
《厦门日报》编辑李翔宇在得知李本傅老人走后直言,自己仿佛失去了一位熟悉的工作伙伴。
(文/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 图/受访者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