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编剧:刘亦菲不是本色出演黄亦玫,敬佩林更新敢接演丨戏中人

责编丨糊糊 圈圈
撰文丨莫莫
图片
腾讯娱乐联合新娱乐合伙人,推出《戏中人》栏目,关注热播影视幕后。本期独家对话腾讯视频热播剧《玫瑰的故事》编剧李潇,讲述幕后故事。
《玫瑰的故事》自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播出以来,关注度持续高涨,话题不断,成为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最快破30000的都市剧。除了刘亦菲的外形和表演让女主角“人人都爱黄玫瑰”的人设变得合理化,另一层原因是成功的改编。
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承欢记》再到《玫瑰的故事》,作为近年来最受出品方青睐的亦舒小说改编作品,因为小说都是出版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故事背景发生在香港,避免不了要做大幅度改编来符合当下的价值观。
而《玫瑰的故事》尤其难改。因为小说是从各个其他人的角度写女主角玫瑰,对玫瑰本人的所感所想没有直接展示。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不但把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故事丝滑地平移到2001年之后的北京,而且从女主的视角出发,塑造了一个不仅有着美丽外表,更有着独立自我坚定内核,必定会在影视剧长廊里留下名字的女性,黄亦玫。
《大男当婚》《大丈夫》《好先生》《恋爱先生》《纵有疾风起》……编剧李潇,被业内称为是“最会写男性戏的女编剧”。《玫瑰的故事》证明,她不但写男性戏自有一套,写女性戏也很出色。
以下是编剧李潇自述:
写《玫瑰的故事》,才发现女性处境和男性差异那么大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里,有我个人的一些小私心。因为我也是一个40多岁经历过一些感情、事业起伏,有一些经历、有一些自己想法和态度的女性,我想把我这前半生的一些感受、观点、感悟,融入到这个人物当中去。
可能因为从小被父亲当男孩养,又是在一个中等城市长大,没有经历过太多男女不平等的事情,所以我一直觉得男性和女性是没有区别的。之前写那些男性角色,不是因为自己非要写男性,而是觉得写男性跟写女性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人,甚至男性的那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欲望,可能更能展现我自己的想法。直到写《玫瑰的故事》这种女性为主角的戏,我才发现原来女性的处境跟男性差异那么大。
写男性,我没有那么多顾虑和禁忌。比如写《好先生》,孙红雷饰演的陆远,为了前妻差点命都不要了,换个女性这样追前夫,可能就要被说是恋爱脑。我写《大男当婚》《恋爱先生》里的男性不谈恋爱,大家会说他们就是人在花丛过,片叶不沾身,但换成一个女性角色,可能又会有人审判她。
谈恋爱多了,说她是恋爱脑,没有事业、不要事业;谈恋爱少了,又说她没有情趣,只知道事业;写她结婚生子,在烟火气里生活,会说她世俗化了,怎么能去生孩子呢?写她独立孑然一身,又会说把自己活成了个黑寡妇。总之,对女性角色有各种条条框框的价值和审判。
男性谈恋爱多了,就是风流倜傥,就是有魅力。男性只顾事业,不顾爱情,就是青年才俊,有事业心有上进心。女性陷入爱情就变成恋爱脑了,女性只顾事业就变成干巴女强人了。我们写一个角色,看一个电视剧,都对女性有这么强烈的规训和审判,那何况是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陷入爱情的女性可以写,完全不要爱情,只要事业的女性也可以写,只要写得她有魅力,写得她让人有认同感,让人能想到自己,就是成功的。
图片
《玫瑰的故事》鼓励女性无论身在哪个年纪、身处何种境遇,都尽情绽放
原小说将情感作为切入角,只讲了玫瑰的情感,我们尊重这一点,主要讲她半生的情感,事业线当然也有提到。但我们在剧中想表达的是“我爱你”这三个字里“我”是重点,“我”是主体,黄亦玫可以对很多男性说“我爱你”,每一次都是真心的,但是“你”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她心境的变化而变的。我觉得,只要不在感情里迷失自己,记得自己是主体,爱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你来这个世界上一次,不体会一下这么美好的情感之一,不觉得很亏吗?你到了一个城市,还要去这儿那儿打个卡,做一次人,不在爱情这方面打个卡吗?
通过黄亦玫,我想表达的一些个人思考就是,现代女性要拿得起放得下。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通常都在强调“放得下”,其实“拿得起”也非常重要。“拿得起”就是我要有欲望,我想要爱情,想要家庭美满幸福,想要升职,我什么都想要,这都没有错,现在的女孩不需要回避、掩饰自己的欲望。男性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他们一直被赞扬,“野心勃勃”对他们是个好词,为什么放在女性身上就要变成一个贬义词呢?!
既要又要还要全都要,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能时常如愿。有什么关系,剧中优秀如黄亦玫,也不能时常如愿,也是吃了好多感情的苦,吃了好多生活的苦。吃苦并不一定是坏事,来人世间经历这一遭,就要酸甜苦辣,什么都尝尝。
刘亦菲很坚定很稳重,她能演好黄亦玫不止因长得好看
女主的名字从黄玫瑰改成黄亦玫,因为我觉得黄玫瑰有点不太像当下的起名风格。为什么用“亦”,原因很简单,就是“亦舒”这两个字的意思非常好,我们用亦和舒都做了排列组合,最后选定黄亦玫。也是碰巧,后来刘亦菲来演,作者亦舒,主角黄亦玫,主演刘亦菲,三个亦,这是她们最大的缘分。
写之前并不知道刘亦菲来演,写的时候心里感觉一直悬着一把刀,那就是谁来演。因为这个演员要非常有说服力,否则剧本里的情节和小说里的情节都会变成被吐槽的点。我希望这部剧是剧本、导演、演员和各部分心血的叠加,而不是只仰仗演员的美貌,而且玫瑰是一个传奇的女性,如果只有美貌的皮囊,没有点内在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撑着,也不能成为传奇。
图片
刘亦菲不是本色出演黄亦玫,而是成功的塑造出了黄亦玫
剧本快写完的时候制片人去找了刘亦菲,我也跟她见面谈论剧本创作。看到她,我突然就对这个角色有了很大的信心,因为原著小说里特别提到了黄亦玫的美是不让同性相斥的,让女性也心生怜爱,让女性也甚至会一见倾心,对她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刘亦菲首先在外形上做到了这一点。另外我也挺替刘亦菲叫屈的,大家老是觉得刘亦菲能演好黄亦玫,就是因为她长得好看,并不是这样的。凭良心说,她演黄亦玫是在塑造,并不是本色出演,这个角色离她本人是有一定距离的。她本人特别稳重,有行动力但是非常慢热,很持重,对什么东西都很认真,很坚定。黄亦玫20多岁时候的天真烂漫、娇憨、特别会撒娇,甚至有时候有点疯疯癫癫的表现跟她本人是天壤之别。
要说她和角色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对事情的要求都是极致的。论是对剧本的创作,还是对现场拍摄、服化道,跟导演沟通角色,甚至后期在机房里一点点看成片,她都是非常非常认真的。我很少见到一个演员已经功成名就了,还那么认真对待一个角色。她自己也说,我不着急接戏,就慢慢来,接一个戏就做好一个戏,对得起这个角色,对得起这个戏。这一点是我想让黄亦玫身上有的,尤其是在工作方面,她也有这种韧劲,这种执着劲。
开播当晚,我一边看一边给制片人郑中莉发微信,我说她跟角色真的是融到一起了,才会让大家误会本人就是这样的。
林更新能来演方协文,我表示敬佩,整容式的表演让人生恨
剧中的几段感情,我都特别喜欢,每个人代表玫瑰的不同人生阶段。但刚开播就看到很多人说前夫怎么让一个大帅哥去演。
原著小说里的前夫方协文是一个特别平庸,甚至有些丑陋,特别不讨喜的角色。而我们从黄亦玫跟方协文认识开始写,是一段完整的爱情,黄亦玫不是受了庄国栋的伤害之后自暴自弃,嫁给方协文,有可能原著是这样交代的,但不是我想呈现的玫瑰,我想要的黄亦玫一定是在某一刻真心爱上你了。剧中方协文在结婚之前有非常多打动黄亦玫的地方,这段婚姻持续了很多年,两人还有一个孩子,在岁月的磨砺中,很多人是会变的,这也不是方协文个人的问题,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困境。
好多人说,方协文的人设不好。可能对于一个偶像来说,他不是好的,因为他不是那种高大上的人设,但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他是非常挑战演技的。林更新这次能来演方协文,我表示敬佩。他自己开玩笑说是九亿少女的梦,他确实有观众认知度,有一些女孩子很粉他,这个需要演员个人魅力,也需要一些角色的加持,但是方协文不会给他这种加持,而且还需要他调动自己所有的演技去塑造这个角色。要说剧中所有演员离角色和本人最远的距离,可能就是林更新和方协文的距离。我还因为林更新来演做了一些改动,最早我心目中想象的方协文可能是一个偏南方的人,因为他有一些南方口音,说一些家乡话。林更新高高大大的样子不像南方人,就给他换成北方人,做了一些调整,调整后感觉这个人物更加合理了。
图片
方协文这个角色证明林更新不仅仅是偶像,更是好演员
认真看完全剧会知道方协文不是渣男,也会理解他所谓的大男子主义有外在原因,也有自己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方协文是非常丰富的角色,前后反差很大,恋爱、结婚以及事业有成,成了父亲,成了前夫,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一个人生阶段,他表现出来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这对林更新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他演的很好,就是那个词,整容式表演,他演出来的方协文跟他本人完全不像,有时候真的会让人恨得咬牙切齿。这反而说明了他不光能塑造离他近的角色,他还能塑造离他很遥远的角色,这才是演员。
我不喜欢喧宾夺主,改编就要把自己藏在作者身上
在剧中,除了女主角玫瑰,我们也把苏更生这个角色更加丰富了,还增加了几位各具特色的女性角色,像白晓荷、姜雪琼等。
因为我觉得亦舒作品最出名的是她的女性向,一个是女性读者很多,还有一个是写女性很出色,她每一本小说里都有所谓的亦舒女郎,都有非常出色的女性形象。所以我们虽然写的是《玫瑰的故事》,但因为是一个长篇电视剧,有很大体量,很大空间,我就想在各个空间里多展示女性的各个方面,跟原著作者有一些连接。就是把原著作者那里很多出色的亦舒女郎,在《玫瑰的故事》里能多多载入一些,让更多形象丰富的女性角色能呈现出来,而不单单只表现一个黄玫瑰。
图片
《玫瑰的故事》塑造了精彩的亦舒女郎群像
做原创,更多的是自己想表达什么,但是做改编,我不喜欢拿了小说之后看一遍扔一边把它给魔改了,哪怕小说里大部分情节都不适合影视化呈现,我还是会考虑作者本身的特点以及作者的受众,不仅是作者在这一部作品中表达的价值观念,还有她所有作品体系里喜欢表达的概念,喜欢创造的女性类型,我把这些综合考虑,希望跟这个作者有一点灵魂交流。所以,在改编《玫瑰的故事》时我看了好多书,包括亦舒的生平,希望改编出来的作品虽然好像人物、情节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还是有原著小说作者的精神在里面。
这也是我觉得改编和原创的不同,我不喜欢喧宾夺主,在这一刻其实就是把自己藏在了那个作者的身上。这是一个职业化编剧应该做的,就像演员,演谁就要像谁。作为编剧,改谁的东西,就要像谁的东西,而不是展示我的情节更丰富,我创造的人物更好。我觉得那不是本事,要这样,你可以自己去原创一个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