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警首提对菲船只“登临检查”,如何理解这一新表述

6月17日,中国海警依法对非法闯入我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的菲律宾船只采取管制措施。
这是自6月15日中国海警《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正式实施后,中国海警首次开展对外执法行动。该规定的实施,旨在落实《海警法》,规范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更好维护海上秩序,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这次行动的新闻稿发布后,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外界关注。
谭主注意到,在评论区里,很多人都提到了这次新闻稿中出现的一个新词:
登临检查
图片
长期以来,菲律宾一直试图以运输生活必需品补给的名义偷偷运输建筑材料,来加固仁爱礁上非法“坐滩”的“马德雷山”号。
对于这种行径,中方之前一直采取的措施,是阻拦和驱离。这一次,“登临检查”成为中国海警新的执法手段。
谭主独家获取到了中国海警执法的现场图片。从下图可以看到,菲方的硬壳充气快艇被我方多艘小艇团团围住,接受我方的登临检查。
图片
在1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菲律宾军方称,本周中国海警在仁爱礁附近登上菲律宾船只,并收缴了菲方枪支。对于这一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菲方一再声称,运补的是生活物资,但实际上一直在偷运建筑材料,甚至武器弹药,企图长期侵占仁爱礁。
谭主注意到,此次出台的海警新规中,明确了中国海警在我国管辖海域登临检查的方法。第五章“现场监督检查”的第一节第三十二条中,就明确规定:
现场监督检查时,执法人员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方法:……检查各类设施、设备和器材的配备、安装、运行情况,以及货物、物品……
图片
显然,菲方运补船上所搭载的相关物品,无论是加固船体的建筑材料,还是可能威胁到中国海警执法安全的枪支弹药,都在中方依法进行检查的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与“登临检查”同时出现的,还有“警告阻拦”和“强制驱离”这两项管制措施。
这张图,就是我海警小艇在强制驱离菲运补小艇。
图片
在查阅和对比了中国海警此前发布的新闻稿后,谭主注意到,尽管“警告”“阻拦”和“驱离”等表述曾经出现在对菲海上执法的公告中,但“强制驱离”这一表述还是第一次出现。
与单纯的“驱离”相比,“强制驱离”一词所代表的执法力度显然要大得多。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志华分析认为,这次的海警新规,结合了过去的海上执法经验,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中国海警海上执法的流程,让中国海警的一线执法行动更加便捷。
图片
菲方“蓄意”制造碰撞事件,中方选择“强制驱离”,也是根据现场情况做出的合理选择。
从这张图上可以明显看到,菲方运补船危险接近我方海警船,蓄意制造碰撞事件。
图片
除了表述变化,还有不少人注意到了此次执法行动的另一个变化——时间。
对于菲方此次的侵闯行径,中国海警在凌晨4时27分和清晨6时54分连发两条新闻稿。
图片
之所以选在凌晨发布,是因为此次菲方选择在凌晨侵闯。
中国南海研究院的海洋问题专家陈相秒告诉谭主,仁爱礁附近海域没有灯塔导航,夜间航行容易触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此前,菲方试图向非法“坐滩”在仁爱礁上的“马德雷山”号军舰运输补给时,都会在前一天晚上先到达附近海域,停泊休整几个小时后,等到第二天的凌晨或者上午天亮后,再驶向非法“坐滩”军舰。
但这一次,菲方船只在到达附近海域后没有选择停泊休整,而是准备趁着夜色掩护,直接向“马德雷山”号军舰运输生活必需品和加固船体所必须的建筑材料。
图片
菲方为何冒着危险也要夜间运补?这跟刚刚实施的海警新规,有很大关系。
海警新规中提到,对于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外国人,经中国海警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拘留审查。
此前,菲方官员曾多次给菲方民众“打气”,称“不要害怕”。但面对中方的海上执法,蓄意挑事的菲方,自然是理亏的那一方。
理亏,就会心虚。选择在夜间偷摸行动,就是最好的明证。
这样的小伎俩,显然不足以蒙骗在仁爱礁附近水域拥有丰富执法经验的中国海警。
一位长期关注中国海警海上执法行动的专业人士告诉谭主,对南海上发生的状况,中国海警可以通过包括卫星、船上的光电设备、对海搜索雷达、无人机等在内的一系列手段第一时间掌握。菲律宾船只试图钻空子的行径,尽在中方掌握之中。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一次中方发布了三条新闻稿。
谭主了解到,此前,面对菲方的侵闯行动,中方一般会发布两条新闻稿,一条是在执法发生时,一条是执法行动结束后,海警局新闻发言人表态。
这次行动,一头一尾也都发了新闻稿,为什么“多出来”一条呢?
可以看看这稿新闻稿发布的时间——清晨6时54分。
图片
5时59分,菲方蓄意制造碰撞事件,不到一个小时后,6时54分,中国海警就发布了相关信息。
并且,中国海警在新闻稿明确中指出了菲方不当行径。从这张图上就能看到,菲运补船危险接近、蓄意碰撞中方船只的行径,我们都纪录了下来,都留有证据。
图片
与中国海警的发声鲜明对比的是,几个小时后,菲律宾海军发言人才站出来表态,他表示,“菲律宾武装部队不会讨论在仁爱礁执行合法的人道主义轮换和再补给任务的行动细节。”
不仅回应速度慢,在回应过程中还避重就轻,这显然也是菲方心虚的表现。
一边是依法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中国海警,一边是遮遮掩掩的菲律宾发言人,在事实面前,谁是南海局势的扰乱者,一目了然。
无论中国海警执法手段、发布消息时间这些细节如何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点:
任何形式的侵权挑衅都徒劳无益,中国海警全时戒备、严阵以待,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菲律宾当局应该好好想想,是要继续当域外国家的马前卒,还是重拾理性克制的外交态度,回归到通过对话谈判管控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选择权,在菲律宾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