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积极信号:5月失业率同比、环比均下降,新质生产力将创造更多新岗位

图片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环比、同比都有所下降。
6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5月份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劳动力市场活跃度有所上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5%的失业率表明在动态变化的经济环境中,我国的就业市场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显示了劳动力市场的韧性。失业率水平可视为经济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表明我国经济在保持增长的同时,也能够维持一个相对较低的失业率。失业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这通常被视为经济复苏或扩张的一个积极信号。”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劳动力市场活跃度有所上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5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与上个月持平,同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大城市的就业形势持续向好。5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是4.9%,比上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外来户籍的劳动力就业继续改善。5月份,外来户籍劳动力失业率是4.7%,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4.5%,与上个月持平,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刘爱华表示,总的看,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不断增强,就业基本盘将不断夯实。
“对于持续保持在5%水平的失业率,我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数字,表明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稳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就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更多的人正在从事更高质量、更高薪水的工作。同时,失业率对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这表明我国经济正在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在就业政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对比去年同期,失业率有所下降,这表明就业市场在逐步改善,经济在逐步恢复。但也需要关注失业率的分项构成,例如不同年龄、学历、专业的失业率情况。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我们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事实上,自国家统计局对分年龄组失业率统计进行了调整完善后,已于2023年12月开始更新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而从近三个月的数据来看,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分别为15.3%、14.7%、14.2%,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分别为7.2%、7.1%、6.6%;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分别为4.1%、4.0%、4.0%。可以说,各年龄段的失业率均呈现了稳步下降趋势。
如何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尽管当前我国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就业仍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但正如刘爱华所说,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创造更多新行业和新岗位,就业空间持续拓展。
对此,王鹏认为,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技术创新,是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的关键。这些创新不仅改变了传统行业结构,还创造了全新的就业领域。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就业结构将变得更加多样化,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数字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催生出更多的新行业和岗位,从而拓展就业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的稳就业、促就业等一揽子政策持续发挥效应,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据了解,人社部启动了2024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利用100天时间集中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超千万就业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与此同时,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春招时期开展的“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以及当下仍在进行的“百日冲刺”行动和“国聘行动”;民政部积极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要求各地要引导动员社会组织持续拓展服务空间,挖掘就业需求,进一步稳住存量岗位、扩大增量规模……
“当下,稳就业、促就业等一揽子政策发挥了积极效应。这些政策包括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这些政策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此外,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需要继续加强这些政策的实施和监管,确保它们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继续关注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我们的政策措施,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后续如何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刘爱华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部署,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