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里翩翩起舞,19岁女孩渴望“蝶变”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杨昱 图/视频 蔡银
“掰腿了,有点疼。”2024年6月17日,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刚练完舞的戴嘉俐揉着腰笑道。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爱三湘·聚力崇德”项目和健耳听力工作人员,连忙扶她坐下,为她检测听力和清洗人工耳蜗。
图片
这个脸上挂着笑容的女孩,相比同龄人,眼神中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坚定。“小时候说话不流畅,不敢交流,很羡慕在舞台上表演的人,看了《千手观音》的表演,让我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舞蹈老师或演员。”戴嘉俐笑容灿烂。
意外失聪,助听设备让女孩敢于追梦
2004年10月,戴嘉俐出生在美丽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父亲外出打工,她与姐姐、弟弟跟随妈妈和外婆生活。
图片
“一岁时因为发高烧,打错了针,双耳失去了听力。”戴嘉俐回忆,因为年龄太小,不会说话,过了一段时间才被父母发现。5岁前,她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5岁时配了第一个助听器,在聋儿康复中心训练了两年多,才学会说话。”戴嘉俐告诉记者,直到8岁,她才走进一年级的教室门。
在戴嘉俐的心中,助听器带她重新认识了世界,也被她视为最珍贵的东西。“戴着助听器,我不敢做剧烈运动,怕把它摔坏;遇到下雨天,第一件事就是保护好助听器,生怕会进水失灵。助听器修一次很贵,修不好就得新买个更贵的,家里并不富裕……”
戴嘉俐说,每次在修、换助听器的空间,那种无声的等待,都让她感到窒息,“上课时,更是一刻也不能分心,因为听不清,沟通不畅,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
上小学时的戴嘉俐,偶然观看了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节目《千手观音》,震撼之余,心里也种下了梦想种子。“舞蹈丰富了我的世界,让我有了方向,自己也变得自信起来。”
梦想种子在大学校园里开花
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学校、康复中心老师指导下,戴嘉俐刻苦练习坚持下,在舞蹈这条路上,她一次次站在了心中的聚光灯下。
图片
2013年湖南省群舞大赛荣获一等奖;2015年北京会演湘西州聋儿康复中心作品《心鼓》荣获感动全世界优秀奖;2018年湘西州聋儿康复中心十周年活动荣获感动爱心优秀奖;2021年全州三独比赛《爱莲说》荣获一等奖,全省荣获二等奖;2022年湖南省比赛作品《神秘湘西》荣获亚军;2022年全州三独比赛中作品《唐印》荣获一等奖,全省荣获二等奖。
2023年,戴嘉俐考上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暑假期间,她在县城一家舞蹈机构当起了舞蹈助教老师。
图片
“她很活泼开朗,也很好学,专业成绩还拿了年级第一。”戴嘉俐的辅导员程锦江回忆,2023年9月,戴嘉俐入校报到,来得比其他人都早,还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帮同学们搬东西,带着同学逛校园,安排住宿。
戴嘉俐的刻苦,同学们也是看在眼里的,每天早上6时起来练早功,基本功、剧目、晚训,没有公共课的时候,她几乎都在练功房度过。
“现在有了项目的帮助,有了人工耳蜗,医务人员还会定期清洗、守护,让我能义无反顾地坚持梦想。”戴嘉俐说,她希望自己能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更希望自己能舞动更多听障孩子的梦想。
链接:625万余元支持助残公益项目
2022年8月3日,湖南省残联基金会启动“集爱三湘·聚力崇德”和“集爱三湘·筑梦夕阳”公益项目。
为贯彻落实《残疾人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22年,省基金会决定开展“集爱三湘·聚力崇德”和“集爱三湘·筑梦夕阳”公益项目。改善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肢体、听障残疾人生活品质,为他们送上肌电智能义肢和耳背式数字助听器;资助护理床、轮椅和助行器等康复辅助器具,助力省内困难残疾人托养机构和养老院等机构的持续发展,提高老年残疾人和特别困难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
四家企业共捐赠625万余元的物资支持两个公益项目的开展。其中,湖南健耳听力助听器有限公司捐赠价值118.3万元的助听器,德林义肢矫形康复器材(武汉)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捐赠价值200万元的高配肌电智能义肢,专项用于“集爱三湘·聚力崇德”公益项目;湖南科源医疗器材销售有限公司捐赠价值204.2万元护理床,常德益翔实业有限公司捐赠价值103万元的轮椅和助行器专项用于“集爱三湘·筑梦夕阳”公益项目。
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陈毅华表示,省残联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增进民生福祉,切实做好这两个项目,积极改善残疾人康复服务,努力提高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要把实事做实,好事做好。项目不仅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优化服务、确保质量、强化管理、加强宣传,还要实现精准资助,体现项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