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破31亿,只是个开始!52岁的徐峥,今年又要掀起一波新高潮了

徐峥是个精打细算的男人。
在他过去52年的人生里,他至少经历过三次大的纠结。
徐峥第一次纠结,发生在20岁。
那年,他出现了严重的脱发现象。
“农村都没有办法包围城市了,中间的头发,变成了一个孤岛。”
徐峥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帽子,除了绿帽子,什么样的都有了。
图片
有一次,他骑车在路口等红绿灯,一阵风吹掉了他的帽子。
他的头发瞬间在风中凌乱,旁边的大哥吓得连人带车摔倒在地。
徐峥不动声色,下车把帽子捡起来,内心早已碎了一地。
当时,徐峥是上海戏剧学院大二的学生,秃顶对一个演员来说是灭顶之灾。
徐峥平时还能强装镇定,但路边的那阵风,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徐峥第二次纠结,发生在30岁。
脱发危机没有摧毁徐峥,他接受了现实,剃了光头,推开了新的大门。
毕业后,他一直在话剧界磨练演技,拿到了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
30岁那年,他主演了程耳执导的《犯罪分子》,该片被认为是北影最牛的毕业作品,徐峥在业内名声大噪。
图片
2000年,他凭借《春光灿烂猪八戒》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还在拍戏时和双料影后陶虹谈起了恋爱,爱情事业双丰收。
那时候,徐峥的演技已经日臻醇熟。
特别是2002年的《李卫当官》,《雍正王朝》原班人马给他配戏,徐峥的表演稳住了,和焦晃这样的老戏骨飙戏丝毫不落下风。
图片
有人评价,徐峥就是韦小宝的最佳人选,没有出演《鹿鼎记》是所有金庸迷的遗憾。
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猪八戒这个角色成就了他,也禁锢了他。
任凭他演技再好,观众记住的就是那头猪。
有一次,他去柜台取钱,柜员当面客气叫他徐先生,背后和同事说,给猪八戒拿2万元。
后来周立波公开拿他开涮,说他“扮猪很像,扮人很囧。”
这样的冷嘲热讽多了,徐峥又变得纠结起来。
图片
他被迫走出舒适区,从电视圈转战电影圈,结果又趟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先后出演了《爱情呼叫转移》《夜店》等作品,口碑不俗。
但真正让他脱胎换骨的伯乐,是宁浩。
宁浩拍摄《疯狂的石头》,给徐峥打电话,“你要来的话,我只能给你一个红包,真的没钱。”
徐峥说道:“别提钱。”
他零片酬,拿到百花奖最佳男配。
图片
宁浩拍《疯狂的赛车》时,那段灵堂卖房的桥段,本来有固定的剧本,徐峥表演时,却不按剧本演,笑果出奇的好,“地下CBD,人生后花园”成为金句。
图片
宁浩拍《无人区》时,原本想邀请刘德华参演,刘德华因为档期错过,徐峥作为替补顶了上来,演出了属于他的味道。
还有《心花路放》,也处处是徐峥的灵光乍现。
有一段情节,讲的是徐峥打电话联系黄渤,让黄渤和张俪来接他。
这场戏的剧本不完整,没有一个笑点。
徐峥现场即兴创作,拿出一把宝剑,绑在手机,爬到树上找信号。
图片
一连串动作,直接逗笑了整个剧组,上映后也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名场面。
随后,徐峥演而优则导,一部《泰囧》打破了国产片票房纪录,也埋下了祸根。
徐峥的第三次纠结,发生在43岁。
他因为自己的“精明”,失去了王宝强。
《泰囧》以破纪录的走势大卖,“铁三角”组合的作用,不言而喻。
图片
但下一部《港囧》,却只剩下徐峥独自支撑。
幕后原因,众说纷纭。
偏偏就在这时候,老朋友陈思诚给王宝强递上了橄榄枝。
陈思诚专门为他写了《唐人街探案》剧本。
在他骨折受伤后,全剧组停工等他一个人。
这份真情,彻底打动了出身农村的王宝强。
图片
另一边,失去王宝强的“囧系列”迅速垮塌。
《港囧》虽然卖了15亿,但透支了这个IP。
《囧妈》则直接以6.3亿卖给了网络,引发院线的集体抵制,这个IP也彻底走到头了。
得到王宝强的陈思诚,用短短几年打造了“唐探宇宙”,也从徐峥手中抢过了最卖座商业片导演的殊荣。
图片
徐峥再一次纠结起来。
就像他的“囧系列”一样,核心就是中年危机,徐峥把窝囊的中年男人,演出花儿来。
但观众已经看腻了。
2017年,在中国导演电影协会表彰大会上,徐峥自嘲说,我没有机会拿青年导演奖了,终身成就奖也要在三十年后,我强烈建议开设一个中年危机导演奖,这样我就可以经常拿这个奖了。
图片
当纠结化为自嘲,代表着徐峥和内心完成了和解,徐峥很快找到了新的突破点。
2018年,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上映,票房大卖31亿,豆瓣评分高达9.0分,是近十年最佳国产片。
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徐峥饰演的程勇,为白血病患者代购印度抗癌药的故事。
图片
徐峥凭借本片拿到了金马奖影帝,除了贡献精湛的演技,徐峥还是本片的监制。
这部影片,是雅俗共赏的巅峰,观众能在感动之余,收获一道无解的难题:整个事件里,究竟谁错了?
程勇贴钱买仿制药救人,没有错;
警察和法院按照法律抓人判刑,没有错;
药方已发维护自己的研发成本,没有错;
患者们买不起正版药,为了活命吃仿制药,也没有错。
图片
没有人犯错,恰恰是本片最值得回味的地方。
可惜的是,影片止步于此,没有再进一步挖掘,徐峥错过又一个封神的机会。
纵观徐峥的三次纠结时刻,能看出,他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
一方面他有着上海人特有的精明和审慎,他进行剧本创作,都有着扎实的商业片逻辑,这使得他总能取得票房的成功。
图片
但他常以利益为先,也断了自己的后路。
“偷师”了《人在囧途》的创意拍了《泰囧》,落下了骂名;
又因为一些原因,丢掉了王宝强,失去了一个大IP。
图片
6.3亿卖出《囧妈》,得罪了院线。
卷入张庭夫妇案件,差点上不了岸。
图片
有一次湖南台上,黄渤当着何炅等人的面现场联系徐峥,假装要分钱。
徐峥在电话里回答,“那个事情我觉得是这样的,黄渤通过这部电影,得到的已经够多的了。”
虽是句玩笑话,但黄渤的表情还是让人浮想联翩。
图片
但另一方面,徐峥的艺术品位又远超出观众的预期。
他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在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曾谦虚地表示,自己最想和娄烨这样的艺术片导演合作,但害怕对方觉得自己俗。
他在《十三邀》提到自己曾经拍摄的《犯罪分子》,也是长吁短叹,那是他的艺术理想,如今已渐行渐远。
但两种特质碰撞在一起,徐峥不可能不纠结。
图片
他有着深刻的反省能力,却没有强大的执行力。
他需要外界发生剧烈的改变,危机四伏,才能被迫做出改变。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岁月峥嵘,不如徐徐图之。
《我不是药神》之后,一座丰碑已经矗立起来,徐峥知道想要超越这部经典,几乎不可能。
所以他没有着急使劲儿,而是看似漫不经心地拍了一部小众的文艺片《爱情神话》。
图片
别小看这部影片,藏着徐峥的野心。
导演是青年导演,自己又是监制,自己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轻松拿捏导演。
电影全程使用上海话,爆笑的部分点到为止,设置一定门槛,进行文艺尝试,同时还不放弃现实主义的表达。
图片
他的傲气在,做电影的初衷还在,但他不是猛士,是远看温和近看高峻的上海男人,明白事需缓图,欲速不达的道理。
有了《爱情神话》的铺垫,今年8月,时隔6年,徐峥又憋出了一个大招。
他的新作《逆行人生》将于8月9日登陆全国院线。
图片
不懂徐峥的人,觉得他又在重复自己。
这部电影讲述的还是中年危机。
徐峥饰演的中年人因为生活的变故,一夜之间沦为社会的边角料,在社会大潮奔涌向前时,这个男人却选择逆行人生,成为了一名外卖员,重新出发寻找生活的意义。
图片
影片目前放出两个预告片。
第一版,是“峥嘟贾嘟”版预告片。
网络梗+谐音梗+一个老套的段子。
预告片里,贾冰问徐峥是做什么的,徐峥说最近在一个大厂工作,光同事就有几百万,主要做专业的B to C投放,投放的是人类基本生活物资。
图片
听上去不明觉厉,结果徐峥吹了半天才说,我是送外卖的。
贾冰说,咱们是同行啊。
图片
这个段子非常老套。
但是两个人的表演的节奏非常好,笑果十足。
特别是徐峥,那个眼神、表情和小动作太到位了,特别是说念英文单词business和consumer的时候,没有刻意表演的痕迹,却让人忍俊不禁。
图片
徐峥的表演,依旧是他电影的下限。
第二版预告片,是定档版预告片。
一个标准的心灵鸡汤故事,中年得意,遭遇危机,跌入谷底,重新振作,再次起飞。
据说拍摄这部影片时,徐峥要求演员体验外卖员生活后才能入组。
《狂飙》里卖鱼的老默冯兵,在上海送外卖时就被路人偶遇了。
图片
皮哥毫不怀疑,这部电影将在6年后再次创造新的票房神话,毕竟我们已经好久没有在影院里看到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了。
皮哥最关心的是,徐峥这次能否把《我不是药神》里的遗憾给补上。
图片
这个题材同样踩中这个时代的一个痛点。
城市里外卖员泛滥,很多外卖员为了送餐方便,常常横冲直撞,闯红灯,撞路人,甚至逆行都是家常便饭。
图片
外卖员是这个时代的骆驼祥子,也是这个时代的“恐怖分子”。
造成这种乱象的原因,谁之过?
作为外卖配送员,当然想在有限的时间内送更多的单,没有错。
图片
作为消费者,当然想在最短的时间拿到外卖,没有错。
作为外卖平台,当然要两头吃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没有错。
看似谁都没错,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却要为外卖员的“逆行人生”买单。
图片
这又是一个《我不是药神》里经典的问责难题。
如果徐峥这次能突破一次,挖掘出励志背后这些尖锐的社会议题,如手术刀一般将剖面展示给观众,《逆行人生》将极有可能成为《我不是药神》之后又一部现实主义力作,甚至完成超越。
图片
究竟是浅尝辄止,还是大刀阔斧,纠结了半辈子的徐峥,这次该给观众一个准确的答案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