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刚观察|武汉城市更新动作频频,“存量优化”时代到来

全文2282字, 阅读约需7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武汉市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城市更新单元实施方案获批复,标志着白沙洲片区将启动城市更新行动。

02此次城市更新将保留部分城市记忆的建筑,拆除部分落后建筑,新建配套设施,打造洪山白沙数字经济应用示范片。

03武汉的城市更新行动已初见成效,从2024年起,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武汉位列其中。

04除此之外,武汉的城市改造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本世纪初期城中村改造、2013年三旧改造和现在的城市更新行动。

05未来城市将作为“有机生命体”而存在,承担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的课题。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大拆大建时代落幕,武汉城市更新迎来新动作。
近日,《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城市更新单元实施方案》获批复,标志着白沙洲片区将启动城市更新行动。
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是武汉市第33个城市更新单元,是两江四岸仅存的集中成片的开发潜力地之一。此次涉及用地面积约260.99公顷,将一扫“灰蒙蒙”的城市形象。
不同于本世纪初的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意味着从“增量扩张”过渡到“存量优化”,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开发建设方式转型、解决城市病。
在感官上,城市更新更看重因地制宜,提炼街区特色。从结果上看,或许这意味着一次全方位的城市升级。
【1】
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是33个城市更新单元中最新加入的。
根据规划,这一片将保留部分城市记忆的建筑,拆除部分落后建筑,新建配套设施,打造洪山白沙数字经济应用示范片。
图片
▲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城市更新单元范围示意图
此前,还有多个已显成效的城市更新片区。
“三阳设计之都”位于汉口原德租界、一元路片历史文化街区,涉及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历史保护建筑共70余处。
即便没来过一元路,也听过“巴公房子”,这是武汉近几年最火的建筑。因其独特的船型结构,常被拿来与曼哈顿牛排馆和上海武康大楼比较。
城市更新后,巴公房子不仅恢复了高端公寓功能,还配套万里茶道展览馆、米其林餐厅、星巴克。
延庆里建于1933年,是20世纪武汉最摩登的“小区”之一。作为延庆里的首开咖啡店LooP LooP cafe自营业之日起就成为“网红”。
其实,在完成评估后,考虑到该片收储成本高,成片保留建筑多,改造投入巨大、收益周期长,市场基本无拿地意愿,传统的“收储-整理-供应-建设”模式难以实现。
为此,武汉探索开展“土地整理+房屋留改+历史文化保护挖掘+产业集聚培育”的“留改”不动产储备新模式。
如今,该片区成了年轻人最爱的打卡去处。
青山区21街不在33个更新片区之列,但也符合“成片推进,单元更新”城市规划总体策略,它的特点在于居民参与。
上世纪,武钢落子武汉青山区。由此,青山区出现了梧桐树和红砖、红瓦的建筑群,多为武钢早期的家属区。
21街区就位于这里,原有4栋建筑,涉及3栋居民楼、1栋武钢单身宿舍楼,共有134户居民。其中,3栋居民楼使用年限均在50年以上,房屋结构普遍老化、维护保养不足、基础配套设施陈旧。
2022年,3栋房屋安全等级被评为为C级。另外,小区近年发生多起厨房、卫生间天花预制板保护层脱落事件。
21街区的改造是武汉市危旧房合作化改造试点中首个开工的项目,占地面积约6417平方米。
由于传统模式拆迁成本过高,而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大,不足以支撑项目完成。
于是,该项目由小区居民、产权单位发起成立合作,实现“原拆原建”改造。
半年内,134户居民已全部签约腾退完成。预计2026年6月完工后,4栋砖木、砖混结构的筒子楼将变身高层住宅。
【2】
其实,武汉的城市更新行动已初见成效。
从2024年起,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财政部首批拟支持的15个城市里,武汉位列其中。
按照规定,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0亿元,资金支持方向具体包括: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更新改造。
业内人士认为,10亿元对于城市更新来说不算大笔投入,但此次公布的城市是在城市更新中卓有成效的,意在表彰。
在地下管网的治理方面,武汉也下了力气。此前,武汉市将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工作纳入各区“大城管”绩效考核排名。市城管执法委制定统一的考评办法,根据各区每月的计划目标完成情况打分、通报。
不过,更值得推广的是“成片推进、单元更新”的模式。这被业内人士视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已在广深地区实施,意在统筹片区资源,让城市肌理更加精细。
武汉采取“市区联合”工作方式,划定中心城区33个重点城市更新单元,单元用地规模一般在1-3平方公里。
这次行动选取了重点更新单元,并将其分为“强功能”“补短板”“显特色”三个类型的单元。
图片
▲武汉市中心城区首批32个重点城市更新单元示意图
细看这33个单元,可以发掘多种模式。
除开前述的白沙洲、三阳路,还有汉西古田商贸片。
其中,宗关片区采用“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集中住宅、商店、写字楼等设施于一体,打造立体公园网红街区。
汉正街中央服务区片则推出了武汉最大的服贸产业直播基地,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省域协同发展、内贸外贸并举、批发零售融合”。
位于东湖的落雁健康养生片则意在植入民宿、书店、餐厅、文创商店、大地景观,打造书香特色景观。落雁湖湾湿地生境半岛项目已于上半年竣工,荷园迁建、樱花园提升、磨山楚文化综合整治项目基本完成。
城市发展远不止于建筑规划。从更新思路可以看出,在当下,只有让小的片区具备地区特色,才能焕发经济活力,带动大的地区发展。
【3】
武汉的城市改造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本世纪初期,武汉集中进行城中村改造,完成度在全国都靠前。
当时,武汉从6个方面改造城中村:转变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模式;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撤销村民委员会,组建社区居民委员会;将改为“居民”后的村民,逐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中村环境,建设文明社区;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统一规范管理。
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改造是以户籍制度为中心,希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2013年,武汉首次在政策文件层面提出“三旧”改造概念。三旧改造主要针对的是“旧城(含棚户区)、旧村、旧厂”。
这次改造的重点在于,打造现代产业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文化遗产、消除危房。
《2013年武汉市地理信息蓝皮书》显示,受旧城、旧厂和城中村“三旧”改造影响,武汉中心城区房屋栋数呈下降趋势,高层住宅越来越多。
2020年,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城市更新行动被提上议程。
为响应中央的决策部署,武汉划定中心城区33个重点城市更新单元,其中就包括近期被批复的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
显然,这次的城市更新不同以往,过度房地产化、大拆大建的模式被淘汰,大规模棚改已成为过去时。
在2021年8月,住建部还专门发布通知,明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严控大拆大建大搬迁,不大规模、短时间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
意图已经十分明确,这次的城市更新不仅承担了城市规划的课题,也将承担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的课题。
在未来,城市将作为“有机生命体”而存在。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