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跑出航空独角兽,要冲100亿

全文1955字, 阅读约需6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推出2吨级货运无人驾驶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及载人航空器V2000EM盛世龙,售价均在千万元级别。

02盛世龙成为全球首款获TC的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已拿下中通快递等国内外订单超200架。

03由于此,峰飞航空科技计划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未来朝着百亿规模努力。

04目前,峰飞的预订单和框架订单在1100架左右,随着适航及试运营的推进,正在逐步交付。

05峰飞航空科技认为,eVTOL在空中出租车规模化运营的时间节点将在2027、2028年左右。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记者|谢之迎 编辑|江昱玢
低空经济起飞,上海跑出一家独角兽。
6月中旬的上交会,首次参展的峰飞航空科技,带来了2吨级货运无人驾驶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及载人航空器V2000EM盛世龙缩比例样机,成品售价均在千万元级别。
3月,凯瑞鸥成为全球首款获TC(型号合格证)的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拿下中通快递等国内外订单超200架。
图片
盛世龙的型号合格首次全体审查组会议,已于月初举行,计划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
“拿到证之后,我们将会有指数级的增长。”
峰飞航空科技高级副总裁谢嘉接受《21CBR》专访时表示,“目前营收数千万元,未来朝着百亿规模努力。”
由小到大
峰飞耕耘的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瞄准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飞行需求。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田瑜,毕业于上海交大电子系,1999年进入电动航空行业。
田瑜也是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认证的直升机和固定翼双料驾驶员,飞行时长数千小时。
2017年,峰飞在上海成立。
田瑜选取“由小到大,由载物到载人”的策略。75公斤起飞重量的大白鲨,400公斤级别的信天翁等货运航空器,率先研发出来,推向市场。
图片
2021年10月,载人航空器盛世龙在珠海航展首发。
次年1月,盛世龙1号全尺寸验证机完成转换飞行,即从垂直起飞过渡到固定翼水平巡航,开启常态化飞行测试和研发迭代。
今年2月,一架盛世龙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巡航高度150米,飞行约20分钟后,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峰飞成为全球首家采用eVTOL实现跨海跨城飞行的公司。
“这也是第一次在真实应用场景下,模拟一家人出行,用eVTOL连接两个交通枢纽。”谢嘉认为,这次试航展示了eVTOL给未来公共交通带来的变革。
图片
3月,凯瑞鸥拿到全球首张型号合格证,5月其在浦东机场完成特许飞行,在阿布扎比完成海外首飞。
“生产许可证和标准适航证,预计今年取证完毕。”谢嘉透露。
载物、载人,双线并行。
“从创立开始,我们就规划了载人体系,只是说载物走得快一些。”谢嘉告诉记者,所有机型,都是为了载人做准备,从简单到复杂,“载物机型跟载人的气动性一致,翼展、机长、机高、载重都是类似的。”
图片
通过载物,峰飞拿到飞行数据、积累飞行经验。
“这也是为什么,盛世龙的TC在4月底受理后,立即就开审查组会。因为,我们的全尺寸eVTOL航空器,已经成功飞行上千小时。”
载人机型的安全性要求更高。
“后期主要关注,怎样做到更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会做设计上的提升和变更。”谢嘉表示。
高性价比
峰飞带有浓厚的技术基因。
早在2011年,田瑜便手握一项复合翼eVTOL飞行器发明专利。
eVTOL分为三种构型,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旋翼。
“创始人希望,把固定翼和多旋翼两种机型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垂直起降,又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学实现长时间飞行,从而发明了复合翼构型。”谢嘉说。
图片
这是当前峰飞飞行器的主力构型。
成本方面,谢嘉向记者表示,除多旋翼外,复合翼比其他构型要低很多,“整体性价比是最高的”。
“复合翼顶部旋翼和尾推动力相对独立,构型相对简洁,没有活动机构,制造成本低很多,适航较简单。”
谢补充道,在飞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大倾角、飞行姿态或空速异常等情形,多旋翼部分可立即启用介入,可靠性、安全性相对较高。
航程上,峰飞的单次充电航程,保持全球领先。
以5月凯瑞鸥的阿联酋首飞为例,飞行时长41分钟,航程123公里,飞机落地后电池余量仍有44%。
图片
航迹规划为阿联酋英文缩写
“这说明了复合翼的优势。”谢嘉说,“峰飞是国内最早完成吨级eVTOL转换飞行的公司。目前产品的成熟度行业领先。”
同步布局海外市场。
3月,峰飞向日本AAM(先进空中交通)先锋运营商,交付首架盛世龙,用于在日本城市空中交通展示飞行。目标是2025年大阪世博会,实现eVTOL演示飞行。
“今年,我们在东北亚、东南亚国家,会陆续有销售交付,中东也是峰飞非常重视的区域。”谢嘉说。
商业落地
首次进入政府报告,低空经济已成发展新引擎。民航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万亿元。
“低空产业一直存在,以前因为空域和技术上的限制,体量不是很大。”谢嘉解释,“发展到消费类、工业类无人机阶段,无论从规模还是技术,中国都是世界领先的。”
万亿蓝海中,两个最大市场是物流和载人交通。
图片
据了解,盛世龙可搭载5人,包括1名安全员和4名乘客,计划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工作后,可用于空中载客运行。
盛世龙的定价暂未公开。
“我们采用垂直集成的策略,所有核心模组都自研自产。肯定是友商里最具性价比的。”谢嘉透露。
当前,峰飞的预订单和框架订单,在1100架左右。随着适航及试运营的推进,正在逐步交付。
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交通枢纽接驳、连接市中心到郊区以及城际飞行,也包括空中旅游观光、医疗应急救援等细分领域。
“比如在上海,从浦东机场到外滩‘三件套’,点到点的接驳,10分钟内就可以飞到。”谢嘉举例道。
图片
他算了笔账,“直线距离五六十公里,地面要走两三个小时,空中也就20分钟。单人票价在两三百块以内,就跟打个车差不多。”
旅游场景中,跨城航线,例如从上海去普陀山或无锡太湖,从深圳飞珠海长隆等,甚至部分景点山上山下的接驳,都是峰飞的典型应用场景。
“空中出租车”规模化运营的时间节点,谢嘉认为,“在2027、2028年左右。”
“接下来的挑战,是怎么样能飞得更多,飞得更方便。”
谢嘉说,无论物流、应急消防,还是载人,只有常态化地飞起来,低空经济的规模才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