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荔枝当饭吃” 泸州一糖尿病患者血糖越吃越低

梁龙杰 泸州观察 郭慧琳
近日,泸州一名糖尿病患者因过量食用荔枝,出现头晕、手脚无力的症状,引发低血糖。荔枝明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为啥糖尿病患者过量食用后,血糖不升反降?
2天吃掉3斤荔枝 血糖越吃越低
“最近几天总感觉头晕、手脚无力,从平时血糖、血压监测来看,控制得还不错。前几天多吃了些荔枝,突然出现头晕的症状,手脚也发软。没想到一监测,血糖值偏低,这到底咋回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赵长英教授查完病房,正在为患者处理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时,接到一通来电。还没等赵长英主任开口,电话那头就传出了焦急的询问声。
吴女士(化名)是该院内分泌代谢科的定期复诊患者,今年30多岁,约2年前被确诊糖尿病,由于其没有并发症和伴发病的表现,一直处于自我管理阶段。
对吴女士(化名)来说,头晕、手脚无力的症状来得十分突然,并持续几天都没有得到缓解,这让吴女士(化名)想起了随访时,医生的叮嘱和科普。“医生常说糖尿病会引发哪些并发症,几天都感觉头晕、手脚无力,担心自己的脑血管发生病变,出现脑梗症状。”吴女士(化名)说,“检查后医生说并没有发生病变,我感到十分纳闷。”
当吴女士(化名)进行血压、血糖监测时显示,其血糖值为3.8mmol/L。见状,吴女士(化名)赶紧找了点东西吃,头晕、手脚无力的症状才逐渐缓解。据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治医师李永琳介绍,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值低于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低于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
吴女士(化名)进食量增加,血糖反而偏低,这让赵长英主任也觉得“神奇”,经反复询问才得知,近期荔枝上市,吴女士(化名)“把荔枝当饭吃”,2天吃了3斤荔枝,晚饭时菜和米饭吃得少,引发了“荔枝病”。
过量食用荔枝 肝脏转化力“供不应求”
荔枝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为啥糖尿病患者过多食用后,血糖值非但没有飙升,反而引发“荔枝病”,出现头晕、手脚无力的症状?
据李永琳介绍,“荔枝病”通俗来说就是急性低血糖症,前期表现为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严重的会突然抽搐、昏迷、瞳孔缩小,甚至呼吸衰竭等。但并不是所有吃荔枝的人都会患“荔枝病”。诱发该疾病的前提条件是,连续几天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荔枝,尤其是儿童要更加注意。
“人体血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而荔枝中含有较多的果糖,必须经肝脏转化为葡萄糖才能为人体所利用。一旦过量食用荔枝,便会有大量的果糖被运到‘肝脏工厂’等待‘加工’,如果转化酶‘供不应求’,对果糖转化能力较差的群众,果糖不能高效转化为葡萄糖,就无法抵消人体消耗葡萄糖的速度,从而导致血糖含量降低。”李永琳说,“同时,未成熟的荔枝内还含有抑制人体内脂肪转化为葡萄糖的‘毒性’物质,这也是引起导致低血糖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机体处于饥饿状态,血糖含量(即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较低时,摄入过多果糖,大脑可能会收到“已进食”的错误信息,导致人体没有食欲继续进食。此时,胰岛素还在不断降低血糖,在“双重夹击”下,血液内葡萄糖供给不足,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
医学指导:
夏季热门水果荔枝究竟该怎么吃,李永琳给出了6条建议。具体如下:
1.按照食品安全原则,食用前充分浸泡和清洗,去除荔枝壳表面的保鲜剂及农药;
2.不要过量食用:1岁以内小孩子尽量不要食用;1至4岁儿童少量食用荔枝果肉,建议饭后半小时食用,儿童食用量不要超过5颗;普通成年人每日食用荔枝量不超过200g,普通大小的荔枝约10颗左右。
3.不要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不能用荔枝代替晚餐)。
4.有口腔炎症(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肿痛、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糖尿病的病人谨慎食用鲜荔枝。
5.不吃未成熟的荔枝。未成熟的荔枝中抑制葡萄糖合成的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果实,食用未成熟的荔枝更易患病。
6.及时纠正低血糖。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头晕、乏力、出虚汗等),可喝点白糖水纠正低血糖,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