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深圳能抽烟的地方越来越少……也就不抽了”

颖子(化名)和老于(化名)先后于2021年和2022年戒烟。戒烟前,颖子抽了22年,老于抽了31年。老于抽烟比较规律,一天大概三分之二包;颖子抽烟不规律,有时候一天半包,有时候一包多。没戒烟的时候,老于觉得自己被烟控制住了,挣脱有心无力。颖子则一面讨厌别人抽烟,又控制不住自己抽烟。戒烟后,颖子和老于都反馈:身体变好了。为什么戒烟?除了自身原因,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深圳的“无烟”环境:“深圳能抽烟的地方越来越少,年轻人爱抽烟的也少,没啥抽烟的环境。”
2024年,是2014版《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施行十周年。深圳2023年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显示,深圳的控烟关键指标——15岁及以上成人吸烟率已降至16.9%,低于北京、上海,也低于2022年的全国平均值24.1%,提前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的控烟目标。“无烟深圳”成为深圳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深圳也成为全国“烟味最淡的城市”之一。
图片
“最严”控烟令,可吸烟场所越来越少了
早在1998年,深圳就为控烟制定法规,但条例缺乏操作性,之后15年间未开过一张罚单,被外界形容为“一纸空文”。2010年,深圳重启了控烟条例的修订,2014年3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施行,成为一部“全面无烟”的法规,即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全面控烟正式启航。2019年,条例再次修订,将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口、电子烟都列入禁烟范围,堪称中国内地最严“控烟令”。
图片
“我们以前办公室的茶水间隔壁有一个吸烟室,搬到新办公楼,整栋楼都没有吸烟室了。要抽烟得跑到楼下的室外去。心里想幸好搬过来的时候我已经戒烟了,不然抽一根烟就得下一趟楼,肯定烦死了。”老于说,深圳可抽烟的场所越来越少,也在客观上让他保住了戒烟的成果。没戒烟前,到一些控烟严格的国家旅游,老于其实也不敢抽。“像新加坡这些国家的控烟就非常严,被抓到抽烟处罚得很严重。那种随时让你紧张的氛围,让人没法安心抽烟,抽得自然就少。”
以前,颖子每次出差、旅行坐飞机一定要找个抽烟室抽上几口,现在没法抽了:“现在深圳机场也没有室内抽烟的地方了。没地方抽,戒起烟来更容易。”她认为,正是因为能吸烟的地方越来越少,在周遭的环境里看不到烟头,也闻不到烟味,想抽烟的念头自然变少了:“深圳这方面做得非常不错,和我老家的城市差别非常大。在环境里看不到烟,闻不到烟味,就不会想抽。”
图片
▲在禁烟场所抽烟违反禁烟条例。
那段被烟“硬控”的日子
老于抽的第一根烟,是从大学同学那里拿的。那一年他18岁,刚上大学。周边同学陆续抽起了烟,看得老于心里痒。一个平常的日子,老于从他盯了不短时间的烟盒里掏了一根,划着火柴,点上烟,吸了一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也没什么钱,5块钱一包的烟,抽得津津有味。”老于是“70后”,这一代人成长于文艺与躁动的大环境之中,喜欢看美国电影,读泰戈尔的诗。“那时候看好莱坞电影,觉得里边抽烟的男人都很酷,而且那时候烟草的广告随处可见,受影响是肯定的。”
大四那年,老于筹备考研。为了让自己能少受抽烟的影响,他狠下心来,戒了烟。及至考上了研究生,烟又重新抽上了。“研究生学业压力大,压力大的时候抽一根烟能感觉舒服很多。”往后的20多年,烟再也没有淡出过老于的生活。“倒不是说我有多喜欢抽烟,而是被它控制了,不抽就难受。”
颖子抽烟的故事则更漫长。颖子的父亲烟瘾非常大,爱在家抽烟,家里常常烟雾缭绕。颖子的哥哥初中的时候就抽烟,父亲知道后也没说什么。哥哥需要妹妹帮他在母亲面前打掩护,母亲是家里唯一一个强烈反对抽烟的人。大学毕业后,颖子先是在北方工作,北方男性抽烟的比例相对较高,抽烟的女性也有。“有一次我去一个男性居多的部门找人,一推门进去,全是烟雾,看不清人坐在哪。”男性领导开会的时候也抽,毫不避讳。颖子原本不抽烟,还讨厌别人抽烟:“抽烟的人身上都是臭的。坐出租车或坐别人的车,车里有烟味,我就很受不了。”
1999年,颖子到深圳工作。刚到深圳的第一年,就抽上了。“那时候为了留下来,工作压力非常大,有一天看到手边有烟,点一根抽了几口。之后每次一开始工作,就不自觉地会找烟。”怀孕生女儿的那一年,颖子短暂地戒了一段时间。不能抽烟,但颖子天天想抽烟:“我有一天做了个特别搞笑的梦。梦里我打开一个抽屉,里面全部是烟,各种各样的烟,我在梦里激动得啊。”颖子称这种情绪为心瘾。“我这人很矛盾,我讨厌烟味,但自己又断不掉烟。”颖子觉得,烟在某种程度上起的是个生活安慰剂的作用,心情烦躁、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吸口烟,自己觉得身心都舒缓了。
戒烟,先从心瘾戒起
2021年,因疫情原因,颖子待在家的时间变长了。在家里,颖子的固定抽烟场所是阳台。阳台上,颖子放了一个烟灰缸。只要一跑阳台,女儿就知道她又去抽烟了。有时候女儿会说:“你怎么又抽烟了?”颖子一直没将女儿的话当回事,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女儿的作文《我的妈妈》。作文的末尾,女儿写道:我妈妈什么都好,就是爱抽烟。如果能把烟戒了就好了。读到这段话,颖子脑子里“嗡”的一下:“哎呀,原来她是在意我抽烟的。”
又一天,颖子看到阳台上的烟灰缸里面躺着密密麻麻的烟头,有的横着,有的竖着,混在南方的雨水里:“突然觉得这个烟灰缸很恶心,很嫌弃自己,抽烟身上又臭,我怎么是这样的人?”颖子觉得再抽下去,既对自己不负责,也对孩子和家庭不负责,便下定决定戒烟。下完决心,但真戒起来还是很难。“有时候跟自己说,就抽这最后一根。然后有了很多个最后一根,有心瘾很难戒。”
2021年国庆节,颖子和邻居相约带孩子去重庆旅游。颖子跟邻居说:我不买烟,要是买了烟你就别让我把烟拿走。“第一天,真的很难,时不时去摸烟,但忍着。觉得那一天好漫长,但总算也熬过去了。”之后第二天,颖子没有去买烟,也没有抽烟:“就这样,自己算日子,三天没抽了,四天没抽了。不是说14天就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吗?就这样子慢慢戒掉了。”
戒烟后,颖子也不是完全不抽烟了。有时候应酬,别人递烟她也接。不过心瘾没了,对烟的渴望也没有了。“现在一年可能也还会抽上十几根,但没有瘾了。”颖子坦言,相较男性,女性抽烟是更个人的事情。“男人的社交场,经常会有人递烟,但基本上不会主动递烟给女士。总体而言,要戒烟,女士更好戒一点,诱惑少一些。”
老于是靠生病的“契机”才彻底把烟戒掉的。戒烟前的几年,老于经常感冒。感冒时咽痛厉害,抽烟会更痛,但老于次次忍不住。一抽烟,感冒的病程就会很漫长,常常拖半个月还不见好。老于知道是抽烟拖累了身体:“吸烟那种隐秘的快感让人沉迷其中出不来,恰恰是那种快乐把人拖入深渊,我觉得自己被烟控制住了。”
2022年,又一次迟迟不见好的感冒,老于下定决心戒烟。和颖子一样,前面两周最难熬。熬过了这十几天,戒烟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难熬的阶段就过去了。“每次瘾上来的时候,我就在心里跟自己说,再忍忍就过去了,如果不戒烟身体可能就要垮了。”
戒烟后,老于在家里摆了两包烟,他说,要主动建立这种抵御机制来强化戒烟成果:“就是我手里有烟,我也随时可以拿来抽,但是我不碰它。”时至今日,老于依然会觉得烟是香的,闻到别人抽烟也觉得香,但他不想再碰烟:“以前的烟友也曾经给我递烟,都被我拒绝了。因为我知道只要再一碰,绝对又抽上了,绝对不能碰。”
戒烟后,颖子的睡眠状况和食欲都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前会很难入睡,比较兴奋,现在到点我就睡着了。”老于不再咽痛,再患上感冒病程也缩成了几天到一周:“抽烟对身体肯定是不好的。”
深圳控烟的“车轮战”和“组合拳”
为将2014版《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落到实处,自2017年起,深圳首创控烟执法“车轮战”,不打招呼、突击行动,媒体跟踪报道、全程直播,迄今已累计开展31轮183场。控烟10年,深圳罚款超过875万元,处罚力度、执法效果都在全国领先。其中,8家执法单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6.8万人次;劝阻吸烟198.4万人次,对违法违规吸烟个人处罚15.3万人次,对个人罚款共计770.4万元;监督检查各类场所109.6万处,对8849处违法违规场所给予警告行政处罚,出具监督意见书5.3万份,对违法违规场所给予罚款行政处罚146宗,场所罚款共计105万元。
图片
▲控烟志愿者张贴禁烟标志。
十年来,深圳控烟执法先后创下6个国内“首例”:首张针对向未成年人售烟的3万元罚单、首张针对网吧控烟不力的3万元罚单、首张针对违法吸烟者逃跑的500元罚单、首张针对违法吸电子烟的罚单、首张针对电子烟实体店的罚单、首次将电子烟加入禁烟标识、首先试点安装控烟“电子眼”。其中,全国首个控烟“电子眼”用科技赋能,实现精准执法。控烟“电子眼”率先在坪山区马峦街道试点,安装在餐厅、车站、网吧等禁烟区域,每3秒就更新一次空气数据,烟味一浓就会自动报警,实时传输到后台,执法人员在手机上查看线索,上门查处一查一个准。
2023年,深圳还上线了“别抽啦”控烟投诉小程序,市民扫码就可以上传照片,投诉违法吸烟行为。系统接到每一单投诉后,经审核通过,会自动分配给各街道的志愿者前往现场核实、督导和宣传教育,执法部门也会跟进。
深圳还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了“家-校-卫”联动控烟体系。区、学校、年级、班级都会成立相应的“健康家委会”督促此事,做到“爸爸戒烟,从娃娃抓起”。2021年,该项目入选了健康中国控烟行动典型案例。以宝安区为例,2024年宝安区595所学校(含幼儿园)通过无烟学校创建评审,完成率达到100%。
图片
▲控烟宣传进校园,小朋友来制作“无烟”海报。
图片
▲宝安区系列控烟活动进校园。
除了无烟家庭,深圳还创建了无烟单位(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院等)、无烟商铺、无烟道路、全国首个“无烟街道”(坪山区马峦街道)、全国首家“无烟主题公园”等。其中,无烟单位的建设进度最快,深圳开发了全国首个“无烟单位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单位申报、区级评审、市级复核、监督评估等全流程都能在线上完成。
目前,全市已建成超过5000家无烟单位。无烟的环境在不断扩大,吸烟的“地盘”被不断压缩。与之相对应的是,深圳的戒烟服务不断完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全市11家公立医院陆续开设戒烟门诊,为烟民提供心理、药物支持。2022年5月起,戒烟支持网络扩展至社区。全市800多家社康机构在门诊信息系统内增设戒烟服务模块,对于15岁及以上的首诊居民,医护人员主动询问吸烟史,对吸烟者开展简短戒烟干预、健康教育,打印健康教育处方,协助有戒烟意愿者制定戒烟计划并定期随访,必要时将其转介到医院的戒烟门诊。
控烟对深圳人的健康有何改善?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以此为题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分析《深圳市全面无烟政策执法的健康效应效果》。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研究员万霞透露,在2014年版《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施行的最初2.7年,急性心梗、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已分别下降了6%、6%和7%,相应减少了20.0%(2422例)急性心梗、6.2%(2951例)和17.7%(2014例)病例发生。
来源│晶报APP
记者:罗丹
摄影: 图片来源/深圳市卫健委 宝安区慢性病防治中心
编辑:李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