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专栏 | 当中年人莫德里奇被职场“整顿”,你也最好尊重他

图片
下半场阿尔巴尼亚自毁长城,克罗地亚换上生力军反超比分,但最终还是被绝杀——这个过程中莫德里奇算是焕发了某些活力,但并不影响我下面对他的判断——假如他神力还在,克罗地亚最后阶段是很难被阿尔巴尼亚冲散的。
双方最后时刻的“生死时速”,大概是本届大赛最为激动人心的血战。然而作为对克罗地亚有着巨大期待的普通人,这结果终究带来了煎熬过后的解脱感。说一千道一万,这支球队的下限是在的,但并不足以从死亡之组突围而已。
以下写在上半场——
图片
莫德里奇确实不行了,没得洗。
在我之前的无数篇文章中,我都曾经毫不犹豫地宣称莫德里奇是我在当世现役球员中最为热爱的一个。别的不说了,当本方丢球、阿尔巴尼亚人右路传中的时候,莫德里奇已经不再能做到“球到人到、带头冲锋式”的去补充防线的漏洞了。
他只能站着对各个方向上的后辈们指指点点,像我们很熟悉的职场中年人一样。在拉奇冲顶进球的第11分钟,最危险的时刻出现的时候,莫德里奇甚至连跑的意愿和趋势都没有。
图片
而在32分钟阿尔巴尼亚的一次致命斜传几乎单刀时(这球是莫德里奇传丢的),回防的莫德里奇这次确实到位了——可最后的那一瞬间他的伸腿也晚了,最终解围的是奋勇出击的利瓦科维奇。
经历过从年轻到年老的人都知道,身体的变化其实并不是平滑下降的曲线,而是某个时刻后突然断崖式的下降。我想如果仔细的看今晚的莫德里奇,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这一点——
你的头脑还没变慢、你的眼睛也没有变慢,但你的身体就是跟不上了,从腰开始,到膝盖、到双腿和双脚,你想动可是怎么也动不了了——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年轻人像风一样掠过你的面前。
假如这是条顿骑士团东征的战场,大概这个故事会血淋淋的结尾。而今晚的叙事是克罗地亚这代球员(这代,其实就是莫德里奇),被同样凶悍的阿尔巴尼亚人反复蹂躏的故事,虽然没有真正的杀戮和流血,但其悲惨与绝望或有过之。
图片
所以一句话就可概括克罗地亚的败因:莫德里奇已经不再是那个三头六臂、可以以一敌三的魔笛了,相反,他是个还需要同伴充分跑动、在各个方向上为他保护和补位的“有限球员”。
再加一句你就更加明白克罗地亚如今的处境:当垂垂老矣的狼王虽然站在他们中间,灵魂还在、躯壳却已无威慑的时候,再好的“工兵狼”也会变成迷途的绵羊——做多了吧,会像科瓦契奇一样被批评“太独”。可主要还不是多少的问题,而是这种因为迷茫而产生的犹豫、因犹豫而导致的缓慢。
这种缓慢,你从克拉马里奇、马耶尔、佩里西奇身上都能看到——镜头里的克罗地亚人其实传控的功夫、精巧的默契犹在,可就是缓慢无比。
所以说克罗地亚的缓慢,本质上就是“那个”莫德里奇已经不在了。
图片
前面说阿尔巴尼亚的“凶悍”吧,实际也不尽然。人家没准也是会在更衣室里拍桌子,大喊着“拿下世界季军,咱今天就是世界亚军”的一群无畏的梦想者而已——这又有什么错呢?
在今晚之前,可以说对莫德里奇的真实状态和战力,我都是怀有一丝留恋与期待的。我可以找出无数的理由来证明他依然可以带领这支球队杀出重围,但如今我已经改主意了。
我不再这么想了,也不会再说这样的话。人生就是如此,归去来兮,退隐山林,道法自然而已——对魔笛本人来说,这根本连“悲情”都谈不上。真正悲情的是克罗地亚国家队——当然如果没有莫德里奇,其实他们也就谈不上“老”,可也就远远谈不上带着灵魂和承诺在踢球。
最后也想说句,当我们吹捧职场上的中年人被00后“整顿”的时候,你大概率并不知道你面前的这个人过去的人生里曾经经历过什么、他做到过什么。
你可以让他走、也可以不想再看见他。但你最好尊重他。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