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7岁中专女生刷爆热搜,在她身上看到更多育儿全新思考

全文2252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17岁的江苏中专女生姜萍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取得第12名,成为赛事首个入围决赛的中专生。

02姜萍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沉浸在数学世界里,最终脱颖而出。

03然而,现实中的许多孩子兴趣被剥夺,天赋被埋没,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找到毕生的热爱。

04除此之外,家长应摒弃名校执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人生马拉松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主创团·筱恬
这几天,一个叫姜萍的女生刷爆了朋友圈。
17岁的她来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在最近举办的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她击败众多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麻省理工、剑桥等名校的选手,以第12名的好成绩入围决赛,不仅成为前30名里唯一的女生,更成为赛事历来首个打进决赛的中专生。
图片
消息一出,全网都沸腾了。这个一鸣惊人的女生,被人们惊呼是数学领域的天才少女。
《人民日报》等官媒更是纷纷为她点赞,鼓励她在探索数学的道路上继续努力,拥抱梦想。
而作为一个母亲,我在爆火的姜萍身上则看到了这样几个教育真相,这促使我对育儿有了更多全新的思考。
图片
相比卷成绩
更重要的是帮孩子找到毕生的热爱
谁也没有想到,横空出世的姜萍,就读的是服装设计专业。而数学,其实只是她情有独钟的爱好。
采访中她透露,自己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沉浸在数学世界里。每天晚上一闭眼,各种数字和符号就会在她眼前跳动,如果解不出题目,她哪怕不睡觉也决不罢休。
想起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的话:“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这份对数学的痴迷,成就了姜萍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也让她的爆冷出圈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姜萍与数学的故事让人动容。有一条留言更是引发了大众的深思:
“这个孩子值得赞扬的是,她活在自己的认知里,没有屈服于环境的束缚和压力。喜欢数学就去学,就是这么简单。天赋兴趣,坚持不懈的努力,造就了姜萍这个优秀的人。有此特征的人,都有机会成功的。
可惜的是,现在的孩子们能活在自己兴趣之内的不多,而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能勇敢追逐的可能更是凤毛麟角。多数孩子是活在现实生活的阴影中,接受着别人给安排好的教育,卷来卷去罢了。”
图片
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能让人排除万难,抵达诗和远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兴趣被剥夺,天赋被埋没,一切都必须为成绩让道。
央视少儿频道《小鬼当家》中来过一个叫李泽鑫的女孩。
15岁的她喜欢跳舞,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老师。每当随音乐翩翩起舞时,她都眼里有光,像天鹅一样灵动优雅。
但她爸爸却强烈反对,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为此,父女俩矛盾重重,李泽鑫甚至说:“真希望爸爸不要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图片
大人的一念之间,或许就会让一个潜在的好苗子泯然众人。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
可教育真正的意义,不正是看到每个孩子的特长和天赋,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探索、发光吗?
对于姜萍来说,她是足够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数学老师王闰秋。
王老师不仅发现了她的数学天赋,还不遗余力地指导她在课余时间自学数学。这一次,更是王老师的推荐和鼓励,才促使姜萍下定决心报名参加比赛,由此才让所有人看到了她的实力。
图片
金子总会发光,但前提是要有慧眼识珠的伯乐。
人生路上,不是所有孩子都会遇到像王闰秋这样的好老师。他们能不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熠熠闪光,其实正取决于我们家长的做法。
这个内卷的时代,抓孩子的分数与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难得的是能帮孩子找到毕生热爱所在,并为之不断努力深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才是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关键。
因此,孩子的伯乐不常有,但父母可以是最好的那一个。
图片
过于追求名校学历
对孩子是一种限制
姜萍的故事,真的很励志——一个中专的孩子,却超越一众高学历的学霸。这正说明了英雄不问出处。
这也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定义孩子的成才。
不知从何时起,身边的家长都存在着名校执念。
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和高中,大人倾家荡产也要送孩子去读最好的学校。等到读大学时,也非985、211高校不去。
朋友就是这样。
几年前,她儿子小凯高考发挥失常,没能考进重点大学。在填报志愿时,朋友为小凯选择了一所分数线远低于他成绩的院校,理由是这所学校历年来考研通过率高。
朋友说得很直白:“本科这几年,就让他备战考研,到时候考入名校研究生,这也算是曲线救国了。”
四年过去了,小凯考研失利。但他在朋友的劝阻下,拒绝了调剂,决定二战。
为什么大家都如此执着于让孩子读名校?这其实反映的是人们对成功的过度追求和对竞争的焦虑。
这份高期待没有错,可脱离实际情况盲目追逐,对孩子却未必是好事。
当生命里只剩下“考名校、拼学历”这唯一的目标时,沉重的压力让孩子疲于奔命,他们可能会忘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最终变成迷茫而抑郁的空心人。
俞敏洪老师曾说,如果把希望只是寄托在上名牌大学的话,那全中国99%的人都没有未来,“一辈子活得精彩与否,跟你上的学校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图片
适得其反的结局,实际上是我们将教育的目的本末倒置了。
名校的学历,不过是孩子成长路上诸多加持因素之一,它需要结合品性、机遇、能力、逆商等诸多因素,才能助力一个孩子真正成才。
如果将它当成唯一目标,显然是狭隘的,只会限制孩子的发展。
而当打破执念,走出名校学历决定论的束缚以后,便会发现孩子们的未来其实充满了无限可能。
图片
成长是场马拉松
要着眼于孩子一生的成功
这一次,随着姜萍的爆火,另一个名字也被大众提起——周信静。
他曾沉迷游戏,对读书没有半点兴趣。2009年,初中毕业的他经过一年的打工生涯,进入温州市的一所职高学习。
在读到第三年时,他忽然觉醒,意识到不该这样虚度人生,于是开始发奋学习,考上了大专——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再往后,他继续一路开挂,先是通过专升本考取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读本科,接着又考上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此后,他进一步深造,于2020年成为麻省理工的博士生。
周信静用十年时间,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逆袭。他的经历再次让人们确信,在人生这场马拉松比赛中,每一个顿悟的孩子都有着势不可挡的能量,迟早会在顶峰相见!
图片
知名计算机专家吴军曾说:“教育是一辈子的事,笑到最后的是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人。”
他在回顾自己的成功时坦言:“一些过去比我们读书更优秀、在起跑线上抢到了更好位置的人,早已放弃了人生的马拉松;我们能够跑得更远,仅仅是因为我们还在跑,如此而已。”
成长,“慢”即是快。我们与其心急火燎,揠苗助长,担心孩子落后起跑线,不如把格局打开,视线放远,去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
相比考试拿了几分、会解了几道题,其实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能在这个世界立足的能力和技艺,让他们懂得坚持的意义。
毕竟,一时的领先不能说明什么。能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