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买够10万才能走?这类旅游团变本加厉,把泰国害惨了!

疯狂的竞争,让泰国旅游活不下去了。
低价团,固定公式=超低团费+超高强迫消费。
超低团费,导致赴泰游客的基础体验感极低,甚至等同于,赴泰旅游“活受罪”。
而糟糕的基础体验再加上“超高强迫消费”,游客此生,绝对不会再来泰国第二次。
经济越不行,部分旅游公司的本质就是“不择手段刷钱”存活下去,极度损人不利己。
恶性格局之下,优质旅业商家赚不到钱,劣质低价团自寻死路。
今日,泰旅业协会抱怨:实在撑不住了。
图片
低价团入侵破坏泰国旅游市场!旅业人士呼吁政府解决
图片
6月19日,据泰媒消息,泰国旅游观光协会(ATTA)主席西萨迪瓦透露,目前有外国资本企业前来泰国开展业务,通过使用泰籍人士作为代理人,以从未有过的低价出售旅游套餐,其价格甚至低于此前成为问题的零元团。
图片
他表示,例如以1,000-1,500泰铢的酒店房价向游客推销旅游套餐,但来到泰国之后便会以强迫和恐吓的方式让游客购物消费达7-10万泰铢的规定数额。
这一情况使得泰国从业者受到严重影响,若1年之内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泰国企业者将无法生存。
图片
西萨迪瓦直言,自出生以来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因为泰国旅游市场受到的冲击比疫情前更加严重,超过了回扣(kick back)团和零元团,哪怕只有少数也会导致整个市场崩溃。
进入泰国的外国资本商家先以扰乱市场和不计成本的方式慢慢占领整个市场,让原住商家无法生存,之后再提高价格,让游客认为泰国是一个非常廉价的旅游国,且目前此问题最为突出的便是中国、印度和俄罗斯。
图片
对于该问题,私营部门需要依靠泰国政府来解决处理,而旅游协会也曾与泰国总理赛塔及旅游与体育部部长森萨讨论过,他们均已获悉此事。
其中既包括外资进入扰乱市场,也包括此举给泰国旅游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一直以来都强调要改变泰国旅游业廉价的形象,但这一问题恰好是阻碍。
泰国旅业淡季:规规矩矩赚不到钱,算计狡诈倒得更快...
泰国某中餐馆内,一群泰北华文导游在聚餐,老板询问为何这么闲,众人统一答复“如今正逢旅游淡季”。
即4月底泼水节过后,5-7月,或者时间还会更长,整个泰国进入旅游淡季:景区、街道、商圈,几乎看不到热闹拥挤的游客画面。
一是泰国盛大噱头已过,各国游客不会持续聚集;
二是各国游客多为“上班族”,长期请假不太现实;
三是泰国5-7月,一半雨季、一半炎热,加之海边风浪高、气候喜怒无常,周边海洋、山脉、古城,似乎都不大适合旅行;
四是全球经济下行,很多人没钱旅游,各国可见;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旅游公司要想生存,就必须要开启“魔法手段”,只要能赚到钱并且不违法,任何门路都要绞尽脑汁。
图片
他们,一开始想到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旅游套餐明码标价,认真服务,总会有喜欢泰国的游客报名。
可市场如战场,“脚踏实地”的不良习惯,终究让他们“自食恶果”——游客数量很少,而且自己服务起来又累又不赚钱。
“低价团”,随即诞生:宣传“5999元游泰国”,连半个团都难凑,但是“1500元游泰国”,各类退休小区大爷大妈资源规模,等同于无限。
何况,这符合“人头交接”的旅游模式。
外国的前端销售,只负责“汇集人头”,并且收钱后自己赚了大半,之后如同“甩手掌柜”,将汇集到的“人头”,大批转卖给“泰国的地接旅游公司”,完成两头通吃、多方收费的赚钱模式。
这个操作,与“渣男风格”100%一致:广泛撒网,名利双收,搞出事了拒不负责。
图片
紧接着,游客抵达曼谷,旅游公司的赢利点转化为:多购物,多赚钱,多付费,多服务。
大概的套路,也就是把你拉到景点门口,来都来了,你得额外花钱才能进入;想不花钱也行,那就待酒店,或者全天过车瘾,只能在外边看,不能在里面玩。
心急赚钱的导游,有可能就直接会“动手动口”强制消费,强制购物,他不怕你发飙,就怕你不给钱;
而且,他们不怕你大骂“强迫消费者”,因为无论你骂他什么,他都会回你一句:100%的全责,都在爱贪小便宜的中国游客身上,1500元游泰国的人,当受此报应,必须死宰...
还有,欢迎举报:这隔着两国的纠纷,吵到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图片
以上,就是老生常谈的“零元团、低价团”。
多年来,各大媒体不管如何评判双方,都不会有定论。
因为游客与旅游单位,在毫无标准的情况下,似乎谁都有问题,但似乎谁都没有违反法律。
旅游公司为了生存,将旅游项目拆分为:基础+付费,整个行业,也并非人人强迫游客购物。
站在游客角度,消费者货比三家选最低,趋利避害追求性价比,更是人之常情。
深究解决问题的核心本质,只能是泰国当局勇敢站出来,为了各方的期望落差感设立标准,而非放任市场“既要又要”。
图片
游客既然选择了“低价团”,那自然不能期望支付卡西欧的钱,享受佩戴江诗丹顿的商品和服务,毕竟在能力配不上野心的事实面前,为了“自身权益”据理力争,这是一件很羞耻的事。
交多少钱,换取多大的享受,天经地义。
既然游客够胆子选择“1500元游泰国”,那就需要做好思想准备:
这1500元,连机票和酒店钱都付不起,充其量自己就是交了个“门票”,之后到了泰国,还需要量力而行花费购买额外的服务。
此处,游客不能默认,自己支付的1500元人民币,就是“交了钱的绝对上帝”——我不管你血本无归,所有高端齐全服务,必须配套。
这显然是“钻人空子、以小博大、便宜尽占”。
图片
至于开出“1500元团费”的旅游公司,你们也需要一套标准。
既然知道如此大批量的客源,全奔着“1500元团费”而来,那么团客的人性所求,多半会与“便宜”沾边。
所以面对这些“爱划算”的人群,旅游公司当然也要有特定的心理准备。
如果舍得花更多的钱,“爱划算”们早就会报名“5999”,而非“1500”——又想不花钱,又想玩得好,他们的属性使然——要么没钱,要么不愿意花钱。
既然如此,游客来到泰国后,旅游公司再突破底线逼他们“花够10万才能走”,这一定会引发争议和纠纷:
来一次,吵一次,反反复复,无休无止。
图片
那么,上述双方的确定标准,就是泰国当局一直“缺交的作业”。
泰国旅游当局,泰国旅业协会,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做好调研,设立标准,让游客满意,让旅业公司赚到钱。
订立最低价格,以及不同价格的服务标准,完善举报机构和协调机构,将以往的无序带入有序。
此处,一定会有旅业人士提出:旅游行业的养家糊口,不就是靠暗地里的“附加付费”抽水提成么,想要完全水至清,那么市场一定无鱼。
的确,依据泰旅业的现状,“小费+额外多收”,情况难以避免,但正是如此,一套保护双方的底线标准就应当更为有力、更为清晰。
整个行业,如今很需要一个“标杆”,一个人人夸赞的“网红旅业服务”。
塑造一个完善旅业的领头方向,总好过各自低着头,各玩各的手段,各“抢”各的钱,各自得罪“各自服务的游客”。
到头来,各自却说,谁把“泰旅业”弄成了这个样子。
图片
钱谁都想要,但为了钱,那些齐心协力地联合完善,如今成了“人少好吃饭”的阴暗共识。
今天你举报我,明天我低价竞争弄倒你,后天我再恶意跟团收集信息,发送至全泰媒体,让你身败名裂。
其实,泰旅业原本应当有着更快速的突破。
但人性使然,人人都想成为人外有人的人上人。
嫌你穷,怕你富。
图片
文:泰国网布周十面派、泰国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