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博物馆开馆2周年!都有什么成果和经验?

310平米展示场馆
730天开放运营
9个展览更新
380余件展品上新
15项互动体验
205场研学活动
112场公益讲座
47万人次观众
235万经济营收
这是全国首家常态化晚间开放国有博物馆
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
运营两周年的亮眼数据!
图片
2022年6月9日,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正式开放,打破了博物馆长期以来“早九晚五”的开放模式,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展览的时空局限。在运行两年后,6月14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指导,浙江省博物馆学会、浙江自然博物院主办,杭州拓凡优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支持的“‘24小时博物馆’开放两周年总结交流暨博物馆教育功能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夏丹荷,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及来自国内的博物馆界专家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等近40人参会。
图片
在这次会议上公布了24小时博物馆的运营成果,探讨了24小时博物馆的创新实践及其对传统博物馆发展的启示,与会嘉宾围绕“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进行研讨交流,分享博物馆教育服务工作经验,为助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出一份力。
图片
运营成果获多方认可
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提到,两年前,24小时博物馆在大家的期待中应运而生,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时间界限,将自然和文化的魅力全天候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这一创新之举,不仅是对博物馆运营模式的一次大胆探索,更是对公共文化传播理念的一场全新变革。
图片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
24小时的博物馆创新探索,在整个文博行业都是创新之举,其背后是需要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支持。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夏丹荷在会上提到,24小时博物馆的实践探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的一次有力尝试,不仅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时空限制,让市民能够方便地接触文化艺术瑰宝,还以其丰富多彩的展览内容和便捷周到的服务,真正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普及化和大众化。两年来,24小时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运营模式赢得了赞誉,成为博物馆传播的靓丽名片,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挑战,也期盼着全省各大博物馆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像24小时博物馆这样的创新案例。
图片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夏丹荷
图片浙江自然博物院副院长杨岭主持
图片
图片
博物馆创新探索经验碰撞
作为24小时博物馆策划运营主导者,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浙江自然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严洪明分享了“文博场馆应积极回应观众需求升级”的经验,指出当下博物馆进入了掌上新时代,博物馆要主动回应观众的“5个不满意”,让观众喜欢看,看得懂,看得久,看出名堂。近年来,浙江自然博物院不断尝试探索,推出各类丰富的社教活动,24小时博物馆仅是众多探索中的其中一项。就在今年“五·一”假期,博物馆创新推出儿童科普情景剧也获得了“既叫座又叫彩”的成果。严洪明最后也提到,新时代博物馆应更加关注推进自身变革,主动融入现代科技和当代生活,实现业内业外资源共享,国内国外结合整合,线上线下开放交互。
图片浙江自然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严洪明
山西博物院公众服务部主任李平分享了山西博物院教育资源、领域、层次的多维度发展模式下的馆校共建成功案例,如“博物教室”项目、“无边界历史教室”云课程等等,提出博物馆馆校合作要以开放的姿态面对挑战,加强教育理念的交流,探索更加个性化的合作机制,实现合作模式创新与升级。
图片山西博物院公众服务部主任李平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馆长陈刚结合“小小工美馆”案例,分享“不见不散”品牌IP的打造经验,结合工美馆社教工作近年来在赓续运河文脉、弘扬工匠精神,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的实践深耕和探索创新,探讨专题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创新理念、路径和举措。小小工美馆是专门为青少年群体打造的公共体验空间,有童趣烂漫的展陈设计、有序多样的场馆运营和面面俱到的服务定位,是社会教育的延续与深化、创新与拓展、补充与提升。
图片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馆长陈刚
无论是24小时博物馆,还是小小工美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高度的参与感,观众近距离触摸展品,这是博物馆展陈教育中的一个问题。面对博物馆藏品应该可以动手或者禁止动手?复旦大学文博系副教授、博导、博物馆学教研室主任周婧景,介绍了“教育活动藏品(education collections)”的定义研究、兴起过程和背后的意义,“教育活动藏品(education collections)”经历了儿童、科学博物馆肇兴到自然历史博物馆登场,尔后在各类馆开枝展叶的发展历程,形成三类特色经验。受国际研究及经验启示,她提到我国从“引入与正名”等四方面进行理念更新和实践突破。希望借此推动聚焦该议题的实践开拓、学术对话及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建议教育活动藏品应重视预防性保护、创新利用和制度建设。
图片复旦大学文博系副教授、博导、博物馆学教研室主任周婧景
图片浙江自然博物院专职副书记兰国英主持
图片杭州拓凡优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静
博物馆蕴藏巨大潜能
据24小时博物馆的运营数据显示:在16点后进入24小时博物馆的观众接近一半,确实在闭馆后夜间对观众服务文化提供了重要选择。
图片
正如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所说,在当下夜经济成为消费新引擎,夜经济必然要求夜文化,只有经济与文化相互传承,才能让我们的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尝试夜游服务,缓解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的现状,让收藏在博物馆内的珍贵藏品在夜晚在夜以继日地亮起来、火起来,更好满足观众和游客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然而如何在保证安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每一个博物馆都需要面对的问题,24小时博物馆在这两年中能够取得这样良好的成绩,持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发展态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为全国其他博物馆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图片
“24小时博物馆”不仅仅延长了浙江自然博物院的开放时间、打破了封闭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还打开了国有博物馆探索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分离新模式的道路,积累的宝贵经验十分难得,而且它还蕴藏了很多未开发的潜能。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公布了全国博物馆最新备案数据——6833家,这背后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背后,文化有着强大动能和发展潜力,未来,相信随着创新探索模式开拓和激励文件的出台,将会进一步激发博物馆的发展动能。
文博圈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