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区遭遇漓江水倒灌,如何应对漓江洪水侵袭?

近一段时间以来,广西桂林出现了持续的强降雨天气,特别是6月12-19日期间的强降水尤为猛烈,38个气象观测站的监测数据直接打破了建站以来24小时的历史极值。桂林市的兴安、永福、灵川三县反复出现特大暴雨,有7个乡镇这段时间的累计雨量超过了700毫米,最大为兴安县溶江镇,达到了恐怖的945.5毫米。
图片
在强降雨的直接影响下,漓江水位不断上涨,到19日17时的时候,漓江桂林站水位已经上涨到148.55米,超过了1998年漓江特大洪水的水位。由于漓江水位的持续上涨,越过了防洪堤坝,不少江水倒灌进桂林市区,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图片
这轮降雨为何如此强烈?
6月中旬以来,副热带高压持续稳定在我国的华南沿海区域,这种高压系统往往导致大气层结构稳定。如果被副高笼罩的区域水汽条件不充足,比较容易引发长期的高温和晴朗天气。但是,如果水汽条件充分,那么也会造成水汽难以扩散,为持续性降水提供支撑。
图片
恰恰这一段时间,低涡切变线长时间在广西北部滞留,这种天气系统通常伴随着强烈的上升气流和辐合流场,有助于水汽的上升凝结,从而形成强降水。在副高的加持下,水汽扩散条件较差。
图片
与此同时,西南季风为桂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暖湿气流,并与低涡切变线共同作用,这些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加剧了上升运动的强度,促进了云雨的进一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广西北部地区所生成的系列对流云团,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地形和大气条件的影响,出现了“列车效应”,即多个对流云团依次排列,形成一条覆盖范围较广的云带,导致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
图片
漓江水倒灌桂林城区的因素分析
漓江位于桂林市的东北部,发源于桂林市兴安县的猫儿山,自北向南流经桂林市区,这一地理位置使得漓江与桂林城区的关系十分紧密。
从桂林城区的地形来看,桂林市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桂林—阳朔岩溶盆地北端中部,地形为西部、北部及东南部高,中部较低。市区东西两侧为低山丘陵地形,南北两端为低缓的丘陵,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呈现为岩溶峰林及地势开阔平坦的孤峰平原和河谷阶地。
图片
总体看,桂林城区地处漓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势相对平坦,河流在此处流速减缓,雨水容易汇集到地势较低的漓江流域,严重时倒灌桂林城区,从而形成大面积的积水。
从漓江的水位情况看,根据有关历史资料显示,在1989年时出现最低水位为140.18米,当时流量仅为3.8立方米每秒。而漓江的常年平均水位大约为141-142之间。本轮强降雨下,漓江水位持续上涨到148.55米,其警戒水位为146.0米,超了2.55米,一旦超过警戒水位,引发决堤、江水倒灌的可能性就大增。
图片
如何应对漓江洪水?
由于漓江上游区域的持续强降雨,导致雨水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漓江后,漓江的水位快速上升,形成洪峰。特别是漓江在进入桂林城区段后,由于地势变得趋于平坦,水流放缓,洪峰水位一直居高不下,江水漫过两岸堤坝发生倒灌。因此桂林城区的倒灌现象,将与漓江水位密切相关,如果水位仍保持在高位,那么倒灌现象短时间内人力是很难加以解决的。
图片
为了应对此次漓江洪水威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已经于6月19日22时20分,将桂林市防汛二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一级应急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抢险救灾,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图片
笔者认为,眼下应该注重和加强两个方面的内容,实施“疏堵结合”。一方面要抓紧完善城区漓江沿岸特别是低洼地段防洪堤坝建设,确保堤坝的稳固性和抗洪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漓江上游水库(如小溶江水库、青狮潭水库、川江水库)调控能力,利用水库的调蓄作用,再与城市堤防工程联合运用,共同拦蓄洪水,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