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火箭爆破器实弹发射,快速炸出一条前进道路

在现代战场上,陆军部队的机动进攻往往受到地雷和其他障碍物的严重阻碍。这些挑战不仅延缓甚至阻止重型装备如坦克和装甲车的前进、增加作战时间,还可能导致无谓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
因此,如何发展有效的雷场清除技术,对于各国来说至关重要。而在这张背景下,火箭爆破器出现,让大家眼前一亮。
图片
(图解:第83集团军某旅进行的火箭爆破器实弹发射测试画面)
该技术通过使用火箭弹拖拽的柔性爆炸带或爆破筒直接飞入目标区域并引爆,从而破坏地雷和其他障碍物,开辟通路,在现代化战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战术价值。
那么,这种装置是否已经达到了“一发烧一屋”、“一炸一大片”的惊人威力?能否认为其未来可重塑战争规则?
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3集团军某旅进行的火箭爆破器实弹发射测试,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官兵们在指挥官命令下迅速发射火箭弹,弹体呼啸而出,火箭弹高速旋转升空,在空中直接划出一道又长又直的白线,而后直直飞向目标,巨大蘑菇云冲天而起。随即产生了震耳欲聋的巨响和巨大的冲击波,瞬间将周围的一切化为虚无。
这不仅展示了火箭爆破器的强大破坏力,也彰显了解放军官兵精湛的操作技能和高度的战斗准备状态。
正如官方所强调,"实战必先实训,实训必求实效",这次演练恰恰体现了以实战为导向的训练理念。通过模拟实战环境下的火箭爆破器操作,有效提高了官兵的战场适应性和杀敌能力。
图片
(图解:GBP-128型组合型火箭爆破器炸出巨大蘑菇云)
起初,中国军队在火箭扫雷技术上,凭借GBP120型(即69式)火箭爆破器拓展了技术边界。
该款火箭爆破器的设计简洁而高效,一套设备由火箭弹、发射架等多个组件组成,总质量约118千克,需要五人携带操作,足以在防步兵地雷场中开辟出2米宽、40至50米长的安全通道。
很快,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复杂的战场环境迫使中国军队进一步创新,从而研发出GBP125型(73式)、74式火箭爆破器,以及后来的81式火箭扫雷车。
进一步地,为了解决早期火箭爆破器在实战中遇到的局限性,如准备时间长、射程近和通道狭窄等问题,中国军队又另辟蹊径,研制出了GBP-128型组合型火箭爆破器。
这一进步不仅体现在火箭弹可以串联或并联发射上,更在于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将12具单兵火箭爆破器与各种辅助设备结合,形成一套总质量340千克的集合体,大大拓宽了操作空间和使用范围。
尤其是组合后最大长度达400米、能开辟宽达2至4.5米的通路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部队对于各种地雷防御和障碍物的突破能力。
图片
(图解:一条爆破索可炸出一条宽1左右米、长50米的通道)
此外,火箭爆破索的使用,也成为一种颇具创新性的快速排雷手段,其结构简单却功能强大,能够适应多种战场环境,允许单独使用或多套串联。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一经发射,就像一条白色飞龙一样直冲雷场,展示了摧毁地雷和清除障碍物的惊人效果,为重型装备如坦克和装甲车通过提供了快速且安全的通道。
总的来说,从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是对未来战场挑战的直接回应。中国军队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无疑为我们的快速进攻提供了更多保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