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礁传回现场画面,“加勒万大捷”在南海重演?

新一轮仁爱礁事件过去数日后,中菲双方均对当时的海上交锋情况作出了说明,外界也从双方的介绍中,基本还原出了这次事件的来龙去脉。
而从前线传回的一系列劲爆画面来看,中国明显是取得了一次堪比加勒万河谷的大捷。
图片
【中菲双方公布了更多仁爱礁冲突的细节】
首先,从菲律宾官方透露的信息看,菲方此次是进行了一次海军与海警的联合行动,但主导行动的不再是之前主要负责补给运输的海岸警卫队,而是菲律宾军方。
菲军西部军区司令部负责具体的策划实施,菲海岸警卫队只承担外围的辅助任务,负责冲击中国海警封锁线,尝试向“马德雷山”号运送物资的船只上,都是菲海军士兵,且有消息称,菲军出动的是海军特种部队。
为了能够取得突破,菲方这次出动了一艘运补船作为指挥舰,配合至少2艘刚性充气艇、3艘玻璃钢结构的12米高速战术艇等小型快艇,尝试从多个方向冲击中国海警的封锁线。菲方在仁爱礁内那艘破船处驻守的快艇,也配合行动。
图片
【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对菲媒透露了许多细节信息】
但菲方所有船只都遭遇了大批中国海警船只的围堵。最终只有这2艘刚性充气艇与那艘运补船,闯入到了仁爱礁海域。
从相关视频上看,菲方这2艘刚性充气艇其实已经抵达了“马德雷山”号旁边,但没能与破船上的驻守人员进行物资交接,就被至少8艘中国海警船只围了起来。期间双方船只发生了多次碰撞。菲军在此次事件中唯一致残的士兵,就是因为在发生碰撞时将手放在了充气艇边缘,失去了右手拇指。
在逼停这2艘充气艇后,中国海警人员手拿短刀、斧头一类的冷兵器,用英文命令菲方停止行动,双方展开了短时间的对峙。菲方驻守在“马德雷山”号上的人员,立刻驾驶小艇试图帮助2艘充气艇解围,但没能成功,反而有一艘气垫艇被中国海警人员用短刀戳破。
图片
【中国海警用短刀戳破了菲方充气艇】
此后,中国海警人员登上了菲方执行运输任务的充气艇进行检查,没收了包括防弹衣、8支自动步枪在内的诸多补给物资,并破坏了船只的发动机,以及一些通信、导航设备。
而在双方小艇上的人员剑拔弩张之际,菲方的那艘运补船也遭遇了中国海警巡逻艇的拦截,期间菲方运补船曾主动撞击中方船只,可仍旧没能突破封锁,这艘船最后是被中方拖离了仁爱礁附近海域。这应该也是中国在仁爱礁的交锋中,首次对菲方采取拖船行动。
另有消息称,中方还短暂扣押了几艘菲方船只,在双方谈判后才还给菲方。
图片
【菲方驾驶室内的部分设备被摧毁】
最终,菲律宾军队在付出了8人受伤的代价后,没能将任何一袋物资送上那艘破船,只能狼狈撤回了本土。
实话实说,菲军方为了能够在仁爱礁取得突破,进行了很多准备工作。菲方特意为那艘充当指挥舰的运补船,加装了钢板,以应对中国海警的水炮打击,防止再次出现驾驶室玻璃被水炮击碎一类的情况。几艘小型快艇也都是动力较强且较为坚固的军用艇。
图片
【菲方的运补船进行过专门的加固改装】
可中国海警的准备更加充分。在此次的拦截行动之中,中国海警出动了至少2艘体型相对较大的高速快艇。外界根据船只大小和舷号分析,这两艘快艇不是海警巡逻舰上搭载的快艇,而是专门部署在附近海域的,且有可能来自海警部分直属单位。
中国海警执法人员手中较短的棍棒、刀具或者斧头,也明显是为了应对菲方可能的行动,打海上“跳帮战”而准备的。威力有可能不如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之中,解放军使用的简易狼牙棒等武器,但绝对更加适用于这种空间较为狭小的近距离肉搏战。
图片
【中国在仁爱礁特意部署了一些吨位较大但动力不弱的高速快艇】
中国海警执法人员也确实如西南边陲的解放军官兵一样,使用手中的冷兵器,打了菲律宾人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一场堪比加勒万河谷的大捷。
这些还只是中国海警在交锋之中,明确展现出来的东西。中国海警在无人机侦察、卫星侦察、雷达等领域的实力,早已让我们实现了对于南海多海域情况的实时掌控,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应对。菲方根本没有偷偷行动,钻空子的可能性。如果想要将建材、武器弹药等中国不允许运输的物资送到仁爱礁内,就必须硬闯封锁线。
图片
【中国海警堵住了所有方向上渗透的菲方船只】
而此次的事件已经证明了,无论是菲律宾海军还是海岸警卫队,都没有足够的实力,突破中国海警的封锁。
假如菲方继续扩大行动规模,甚至出动炮舰掩护小艇进行运输,中国海警也必然会同步增加兵力。中国海军同样有可能直接下场。到了那个时候,双方在一线的力量差距只能是越来越大。
现在摆在菲律宾人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趁着中国还没有彻底关闭对话的大门,及时迷途知返,停止在南海的危险行动。至于说马尼拉期待的美国支援,2016年南海上的一幕,已经可以说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