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中被迫流离失所的加沙民众的艰难处境牵动着全世界的心。
6月17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东部的一座城镇,伊马德·阿布·哈马德(左一)和家人在一起。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根据哈马斯媒体办公室6月发布的数据,加沙地带共有200万人流离失所,很多家庭多次被迫搬迁。以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为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5月6日的一篇新闻稿中表示,随着以色列军队发布民众向南撤离的要求,原本总人口仅为25万的拉法,到5月已经容纳了120万人,其中约一半是儿童,很多已经辗转多地,临时居住在帐篷或不稳固的建筑里。
但到了6月中旬,这一百多万人又迅速减少至6.5万人。这是因为以军决定继续在拉法展开军事行动,导致大量民众不得不撤到南部城市汗尤尼斯或者更往北的加沙中部地区。
这是6月10日在加沙地带汗尤尼斯马瓦西地区拍摄的临时营地。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6月17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前身为推特)上表示,“自战争开始以来,加沙的家庭被迫一次又一次地逃离。他们一直在寻找安全,但却一无所获。”
被迫远离家乡已经令人难以忍受,所到之处条件艰苦更是雪上加霜。
联合国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加沙一半以上的建筑、约65%的道路网络已经被摧毁或受到破坏,57%的可耕种土地状况严重恶化;超过33万吨固体废弃物堆放在加沙地带的人口稠密地区,构成严重的健康风险;许多加沙儿童每天要花费六至八小时去取水和食物,需要背负重物、长距离奔波;5万多儿童患有严重的营养不良,急需治疗;在汗尤尼斯马瓦西地区,平均4130人共用一间厕所……
6月15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当地儿童领取救济食物。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 摄)
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梅察达·哈姆扎维说:“战前我们的生活并不容易,但我们试着应对,生活得很好,我经常去上班。电力确实每天只供应几个小时,但我们还有其他选择,而且还有水供应。但战后的生活变得非常艰难。我曾数次流离失所,当我从拉法来到(中部城市)代尔拜拉赫时,由于缺乏必需品,生活变得很艰难。”
代尔拜拉赫居民哈利玛·艾哈迈德说:“我们以前住在自己的家里,但现在住在废墟里,因为到处都在打仗。家被攻击时,我们正在睡觉,但我们活了下来。目前,房子非常破,没有任何生活必需品。”
这是5月31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一处临时难民营里拍摄的儿童。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法务主管菲莉帕·格丽尔6月13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布了一段加沙地带北部加沙城废墟的短视频。
格丽尔写道:“这是昨天的加沙城,只剩残骸。这让人无法接受,特别是如果你以前就了解这里的话。这里曾经是人们的家园、他们最喜欢的咖啡馆、公园和学校。现在都消失了。每一处的生命、建筑、时间和文化,都由内而外地被摧毁了。”
哈姆扎维说:“我呼吁联合国和全世界向以色列施压,要求它停止战争,停止屠杀,帮助我们摆脱目前的艰难生活。”(记者:黄泽民;编辑:荆晶、鲁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