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00块投地铁广告,但我还没找到工作

全文3712字, 阅读约需11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广州地铁珠江新城站B1出口的地铁广告屏上展示了向瑶函的求职信息,引发网络热议。

02向瑶函曾在多家企业应聘,但仍未找到理想工作,于是选择通过地铁广告这种方式推广自己。

03除此之外,丁子明和李嘉宇也效仿向瑶函,分别在安徽合肥和三孝口地铁站投放求职广告。

04尽管地铁广告为向瑶函带来了一定关注,但他认为这种推广方式仍存在局限性。

05目前,向瑶函仍在积极寻找工作,期待下一次上热搜的日子。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作者 | 郑彩琳
编辑 | 詹腾宇
题图 | 受访者供图
在地铁上投放的简历撤下一个多月后,向瑶函还在找工作。
2024年4月13日至4月17日,广州地铁珠江新城站B1出口,一块地铁广告屏幕展示了“向瑶函”这个让人陌生的名字:蓝白撞色的背景、抓人眼球的标语、被刻意挡住的脸。这种特殊的求职形式迅速引起一场网络狂欢。
面对铺天盖地的流量和短暂的热度,向瑶函觉得这对自己没有多大用处。他认为自己走的是技术路线,HR只管技术是否精湛,不看流量高低。
把自己过去的人生贴到墙上
2024年4月14日,向瑶函一觉醒来,微信上“新的朋友”一栏显示“99+”。
在地铁广告上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后,向瑶函收到了大约300个微信好友验证请求。“大多数人都是看热闹的,催命似的问我,找到工作了吗?”
还有人问“处不处对象”。发消息的人,是个男生。
也有正经公司来招聘,有二三十家。向瑶函说,来的大多是中小型企业,他目前正在积极对接。
向瑶函欣然接受了“地铁投放求职简历第一人”的头衔。自4月被大量围观之后,先后有21家媒体报道了他。
促成向瑶函把自己的过往放到地铁的,是广州地铁传媒有限公司在2024年1月上线的地铁个人广告投放业务。该业务可以提供个人产品、粉丝应援、热卖媒体、媒体分类等4种分类,客户可以根据广告位置、投放时间、不同地铁路线选择不同价位的电子屏广告,价格在380元至999元不等。
图片
广州地铁传媒有限公司个人广告投放页面。(图/“悠悠智投”小程序截图)
该业务上线后,向瑶函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4月初,他联系了广州地铁工作人员,付了钱,设计海报、投放简历。
广州地铁传媒有限公司并不鼓励个人披露联系方式。如客户确有需要,必须自行承担披露的风险。向瑶函得向广州地铁证明自己名字和简历上罗列的奖项的真实性,“他们让我证明,我的脸是我的脸”。
图片
向瑶函投放在地铁上的个人求职广告。(图/受访者供图)
2019年,向瑶函从湘潭大学市场营销学专业毕业,在一家在线教育集团做产品运营。一年后他就辞职了,随后又换了两份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向瑶函参加一场人工智能线下讲座,便决定转行做AI分析师,为此,他还和中山大学的计算机老师学习了两个月。
2023年5月辞职后,向瑶函海投了1000多份简历。在招聘软件上一勾一选,一天能投100多份,但基本都石沉大海。
向瑶函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人看见光。一次次的落空,让他萌生了用非常规的方法推广自己的念头。
在找广州地铁做推广之前,向瑶函已经尝试在其他渠道推广自己。在某社交平台上,向瑶函完整晒出了自己的简历,评论区有不少网友和专业机构为他提修改意见。向瑶函也听劝,前后改了两次,简历一直在社交媒体置顶。
向瑶函还花了99元在一个500人的群里推广个人视频,“效果不错,但价格太贵了,1万元才换1万个阅读量。广州地铁1000元可以投5天,便宜了10倍不止”。
投放后,向瑶函去现场看了几次。“在通道口老远看一眼广告灯箱,心就怦怦跳,喘不过气来,要露脸的话,我估计都不敢看。”那面广告浓缩了他的过去,又好像不全是如此。向瑶函在自己过去的人生前站了大概20分钟,最后趁着人少,才鼓起勇气,请一位陌生人帮忙拍了他与广告的合影。
这两个月来,他确实收到了不少招聘邀请,但依然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这条求职之路,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容易。
付费上地铁广告,免费上热搜
初见向瑶函,他穿着从征文比赛得来的polo衫,踢一双广东标配黑凉拖。黑框眼镜架在憨厚的脸上,加上一米八的高个,有人调侃他是“大湾区毛不易”。
向瑶函说,自己从小就被动地接触很多事物:被动选择大学,被动选择专业,被动选择工作。
“你太内向了,老老实实去考个公务员,做稳定的工作。”
“男孩子就应该出去打球,天天在家绣十字绣,太娘了。”
“你学习成绩好,未来是个做科研的好苗子。”
图片
(图/《循环初恋》)
“我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不应该由我们自己说了算吗?”在此后的人生里,他一直强调“主动”的重要性。他曾经在一个读书分享会上给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递了四首自己写的诗,杨克评价“有功底,但内容低俗”;他报名参加《奇葩说》广州赛区比赛,自称“人菜瘾大”,喜欢担任三辩、四辩的重要位置;他积极参加大厂举办的征文比赛,除了奖项,他还薅到了鼠标垫、键盘、水杯、背包、衬衫、帽子等一堆参赛的羊毛,“就差内裤没送了”。
向瑶函一直想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在地铁上曝光简历,外人看起来多少有些儿戏或者冒险,但他觉得很正常——找工作为什么不能高调?我为什么不能试试看?重要的是,这是他的选择。登上地铁广告,让他觉得释放了真实的自己。
向瑶函的简历上标注了很多奖项:2021中国Datathon数据分析大赛(AI方向)亚军 、腾讯云AI征文最佳作者奖、阿里云技术征文最佳作者奖。他很清楚,这些奖项的含金量不够高:“如果我在简历上写我是清华毕业的,可能更好找工作。”
图片
(图/《令人心动的offer 第五季》)
在地铁上投简历广告的想法,来自向瑶函在线下交流会上认识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在做个人IP打造相关的工作,给向瑶函推荐了很多推广渠道。
比较了许多推广方式,向瑶函决定整点新活:把自己的过往按进墙里,放在地铁人流最密集的通道。
对于站点选择,向瑶函如此分析:要投就投人流量大的、路人能正面看到的墙面,最好是换乘通道。不要投通道两边的广告位,那样很难被看见。
最终,向瑶函选择了广州地铁珠江新城站B1出口。他很满意这个位置:“它是一个走廊的正对面,人们只要从那个口出,百分之百能够看到我的广告。”
事实证明,向瑶函低估了自己这一举动产生的蝴蝶效应。他不仅付费在地铁站的墙上被人广泛地看见,还免费在热搜上待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网络热议的“精神状态良好”“个人广告next level”的代言人。
图片
在广州地铁上投放广告后,投放者本人去打卡。(图/来源网络)
他或如愿或意外地,成为了人们在那几天密集讨论的对象。
他扇动翅膀,让这阵风吹到了全国各地。身在安徽合肥的丁子明,也决定效仿向瑶函,用地铁广告的方式求职。
5月9日,安徽合肥三孝口地铁站内,地铁广告灯箱上赫然挂上了丁子明的求职简历,一样的蓝白撞色,一样的醒目宣言:“我摊牌了,不装了,我是来求职的!我勇敢地给自己打广告了,而你勇敢地招我了吗?”
图片
丁子明在合肥地铁站上投放的广告。(图/丁子明社交账号@胖胖也不胖)
向瑶函说,丁子明做海报之前就加了他的联系方式。两位在诉求上十分相似、惺惺相惜的求职者,在短暂的交流之后促成了一次新的尝试。
丁子明觉得自己和向瑶函一样,是典型的I人。在海报上挡住脸,是为了不给自己和家里人惹麻烦。
2024年3月,丁子明被公司优化。他向当地媒体解释道,自己原本想尝试转行到新能源或光伏行业,后来觉得与其被动等公司宣判,不如主动离开。
对于在地铁上登广告这件事,丁子明的朋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担心大老板都开车,不坐地铁,会不会效果不好。但也有朋友很支持我,觉得这么做很符合我的性格。”
图片
(图/《承欢记》)
受到向瑶函影响的还有李嘉宇,他们在4月一次线下交流会上认识。李嘉宇觉得向瑶函“很有头脑”,同样决定效仿向瑶函,甚至更进一步。他选择的就是当时向瑶函投放广告的同一个位置,投放了自己的相亲广告。
图片
李嘉宇在地铁上投放的个人广告。(图/受访者供图)
灯箱广告刊登后,李嘉宇在地铁站和自己的广告合了影、拍了视频,并放到社交媒体上,说自己可能是第一位在地铁上相亲的00后。
在目前接触的女生中,李嘉宇并没有如愿找到灵魂契合的伴侣。但李嘉宇说自己喜欢和不同的人聊天,“这种(地铁广告)交友方式很特别,可以迅速和不同认知层面的人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流量散去之后
被媒体争相报道后,MCN机构也来了。他们找到向瑶函,希望能将他打造成网红IP。还没到谈薪资那一步,向瑶函就放弃了。
MCN机构希望他视频日更,文案、拍摄、剪辑都是他一个人完成,他觉得太束缚了。
向瑶函觉得自己很发散,也很极端。
思维发散时,他早上听布鲁斯,下午参演即兴戏剧,晚上做AI讲座。他说,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三件事,能在一天内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极端时,向瑶函觉得自己像武侠小说里修炼邪道、走火入魔的剑客。在2020年7月第一次离职时,向瑶函投了700多份简历,多的时候每天参加2场面试,连续面试了1个月,但还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图片
(图/《谢谢你温暖我》)
苦战未果,向瑶函选择放弃。他算了算积蓄,给自己放了几个月长假。为了避开面试电话,手机一直开着飞行模式。每天早上8点起床,夜里12点睡觉,几乎所有空余时间都在打游戏。
向瑶函反思,这不像过去的自己。高中时,他为了抢学习时间,曾经连续9天不洗漱,头发结成块,衣服上的汗结成盐巴,但为了学习,都能扛过去。
他分析自己“堕落”至此的原因,可能是两次学习的挫败:一次是在高中文理分班后,自己的成绩从全校前5名退步到文科前20名;一次是因为保研失败,学校按专业成绩保送3人,结果他正好排在第4。
向瑶函喜欢被人崇拜的感觉。初中时学习好可以被所有人崇拜,高中时学习好可以被女生崇拜,大学时学习好则能引来全社会的崇拜。
图片
(图/《少年派》)
在地铁上投简历带来的热搜和流量,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向瑶函过去的愿望。
在个人知乎账号上,向瑶函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地铁简历 向瑶函”,因为此前有人建议,要给自己弄人设、有title,突出自己的核心亮点,于是有了这个向瑶函如今觉得十分尴尬的名字。
这个非常规的个人推广,确实为向瑶函带来了不少的关注。流量的长尾效应仍在显现。
有人请向瑶函做了一场直播,有600人观看。向瑶函说,后续还有类似机会,他还会做,但他不想自己被简单地定义成“靠地铁广告流量成功的人”。他觉得自己还有挺多的可能性。
而李嘉宇会尝试和聊得来的女生线下碰面。他觉得相亲是一件慎重的事情,寻找灵魂伴侣绝不容易。从聊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人只适合交个朋友。
图片
(图/《前任4 英年早婚》)
从4月19日加上工作人员的微信,到5月9日在三孝口地铁站立出第一块广告牌,丁子明等了半个多月。由于是第一份,合肥地铁站还为他延长了一个月的刊登期。
丁子明说,广告到期之后,自己还会续(约)下去,“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也是一个打造自己IP的机会”。
向瑶函觉得日子还是有盼头的,“广州不大,创造神话”。他还是会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或许下一次上热搜的日子,不太远了。
校对:邹蔚昀
运营:鹿子芮
排版:段枚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