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国家同意建立有关运营技术的集体网络安全框架

科技战略
美国能源部发布供应链网络安全原则
据美能源部6月18日消息,美国能源部发布“供应链网络安全原则”。原则将确保能源设备和技术的安全,防止被网络攻击,加强全球能源基础设施安全。美国能源部网络安全、能源安全和应急响应办公室 (CESER)制定了供应链网络安全原则,整合了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研究结果。CESER 制定了 10 项专门针对供应商的供应链网络安全原则,以及一套针对最终用户的 10 项原则。美能源部表示,GE Vernova、施耐德电气、日立能源、施魏策尔工程实验室、罗克韦尔自动化、西门子、西门子能源、霍尼韦尔等公司均已认可这些原则,将加强安全措施。
北约创新基金宣布其首批深度技术投资项目
据北约创新基金(NIF)6月19日消息,NIF宣布首批深度投资项目,将通过股权投资,涉及制造、航空、人工智能、自主机器人领域。基金投资包括:Alpine Space Ventures;OTB Ventures;Join Capital ;Vsquared Ventures 。直接投资包括:ARX Robotics;Fractile;iCOMAT;Space Forge
欧盟委员会为区域创新谷提供1.16亿欧元,提升区域创新水平
据欧盟委员会6月19日消息,欧盟委员会当日宣布将欧盟151个地区确定为区域创新谷(RIV),旨在加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缩小欧洲内部创新差距,提高欧洲整体创新水平。欧盟将通过“地平线欧洲”下的“欧洲创新生态系统”(EIE)计划、“欧盟研究与创新”计划及欧洲区域发展基金的“跨区域创新投资 ”(I3)工具为该倡议提供 1.16 亿欧元资金支持。此外,欧盟委员会还将通过社区建设活动、配对活动和有针对性的沟通行动为这些地区提供支持。
美陆军推进数字工程战略,聚焦地面车辆、航空和传感器三大领域
据DefenseNews6月19日消息,美陆军采购部门主管数据、工程和软件的副助理部长詹妮弗·斯旺森表示,陆军正推进数字工程战略,加快武器系统开发速度、降低成本并减少风险。该战略涉及四项原则:一是建立数字工程重点领域;二是促进整个部队的互操作性和实施;三是建立和监控被确定为“探路者”的项目;四是培养人才和专业知识。当前,美陆军已将地面车辆、航空和传感器确定为该战略的重点实施领域,“探路者”项目包括“XM30 机械化步兵战车”、“未来远程突击飞机”等。美陆军表示,该战略在执行中面临一大挑战在于将数字工程能力扩展到开发领域之外。
信息
美国亚马逊公司将在德国追加投资100亿欧元
据TechXplore网6月19日消息,美国亚马逊公司宣布将在德国追加投资100亿欧元。其中,总计88亿欧元将来自亚马逊云服务部门(AWS),其余12亿欧元资金将投入物流和机器人等领域。5月,AWS宣布斥资78亿欧元在德国建立“主权云”中心。
韩国研究人员发现ARM内存标记扩展中存在漏洞
据TechXplore网6月19日消息,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和三星研究院联合研究团队发现了ARM处理器使用的内存标记扩展(MTE)中存在漏洞。MTE是防止内存泄露的一种手段,通过在物理内存块上添加元数据标记来检测内存违规访问。研究团队开发了两种技术,TIKTAG-v1和-v2,能够提取随机内存地址区域的MTE标签,从而可能导致漏洞利用。研究团队在95%的尝试操作中成功提取MTE标签,为此提出了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向ARM公司提出了这一问题。
G7国家同意建立有关运营技术的集体网络安全框架
据美国白宫网站6月18日消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宣布,在意大利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上,G7国家已同意围绕制造商和运营商的运营技术建立集体网络安全框架。此次倡议旨在应对针对全球能源系统的持续网络攻击。沙利文强调,随着数字清洁能源技术的整合,必须确保其网络安全以防止服务中断。G7领导人在声明中承诺提高能源行业的韧性和安全性,鼓励制造更安全的产品,并探索建立网络安全产品互认计划。
美国、新西兰和加拿大联合发布《网络访问安全的现代方法》指南
据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网站6月18日消息,美国、新西兰和加拿大政府机构联合发布了《网络访问安全的现代方法》(Modern Approaches to network access security)指南,指导组织采用安全服务边缘(SSE)和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等现代安全解决方案,提高网络活动可见性。指南文件还意图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与传统远程访问和VPN相关的漏洞与威胁。
OpenAI前首席科学家将建立全球首个安全超级智能实验室
据TechCrunch网6月19日消息,OpenAI联合创始人、原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弗(Ilya Sutskever) 宣布创建安全超级智能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SSI),专注于人工智能安全。苏茨克弗在OpenAI任职期间致力于改善人工智能安全性,但在处理人工智能安全问题上与公司领导层发生争执后离开。SSI公司成立之初即定位为一家营利性实体,旨在通过革命性的工程和科学突破解决安全和能力问题。目前,该公司正在招募技术人才。
生物
美国科研团队开发出突破性无创脑刺激技术,大幅提高非侵入性脑机接口性能
据BROAD网6月18日消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具有高时空精度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经颅聚焦超声”,实现了无创脑机接口的性能突破。受试者只需戴上脑电图帽查看字母,就可借助脑电信号拼写目标单词。实验显示,该技术主动进行神经调控,显著减少脑机接口拼写器任务的错误,最大限度地提高脑机接口处理、解码信号的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
美国科研团队开发出纸条读数的流感测试方法,可改善诊断和监测
据BROAD网6月18日消息,美国博德研究所、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出纸条读数的流感测试技术SHINE,有望帮助改善疫情应对和临床护理。该技术未来可用于检测具有相似症状的两种不同病毒,如流感和新冠病毒、禽流感和猪流感病毒等,或可在15分钟内出结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分子诊断杂志》期刊。
全球首款基因编辑疗法公布长期数据
据科学网6月18日消息,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福泰制药和瑞士药企CRSP.US共同研发的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公布最新长期数据。数据显示,参与试验的患者在身体、情感、社交/家庭和功能健康以及整体健康状况方面的持续改善,这些改善具有临床意义。此外,患者在骨髓和外周血中BCL11A等位基因的编辑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表明长期造血干细胞编辑成功。
中国研究团队开发出面向CRISPR技术的基因编辑自动化设计在线工具AutoESDcas
据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6月19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平台实验室研究团队开发出面向CRISPR技术的基因编辑自动化设计在线工具AutoESDcas。该工具能够自动化完成针对不同实验场景的基因编辑实验流程所需的全套编辑序列设计。针对多个物种的数百个设计任务可在一小时内完成,尤其适用于面向高通量基因编辑平台的大规模基因组编辑设计。
俄总理主持“长寿积极生活”和“粮食安全技术保障”国家项目战略会议
据俄罗斯政府网6月18日消息,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廷主持“长寿积极生活”和“粮食安全技术保障”国家项目战略会议。“长寿积极生活”方面将启动改善对癌症、糖尿病、丙型肝炎和心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护理的项目,扩大核医学基础设施和数字医疗。“粮食安全技术保障”方面发展育种和遗传学,生产国内兽医药品和作物保护用品、添加剂,增加俄造农业机械和设备的产量,并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合作。
能源
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大型海上风电多功能运维母船完工交付
据科技日报6月20日消息,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设计、福建船政旗下东南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多功能运维母船“丰华23”号近日完工交付。该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大型海上风电多功能运维母船,总长98米,型宽22.8米,型深9米,载缆量约2500吨,可载20名船员和40名特殊作业人员,续航力超过1万海里。该船经过特别设计的后作业甲板,可根据不同作业需求搭载多样化的技术装备,能够执行深远海风电运维、海缆铺设及检修等工程服务,其配置的海上风电智能运维系统、铺缆作业系统及埋设犁等核心装备均实现100%国产化。
中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投产
据科技日报6月20日消息,中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标志我国核能综合利用从单一发电、满足城市居民供暖后,拓展进入到工业供汽领域。“和气一号”项目具有绿色安全、稳定高效特点。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有480万吨零碳清洁蒸汽从田湾核电基地输送到连云港石化基地,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相当于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900公顷,为石化基地每年节省碳排放指标70多万吨。目前,我国核能综合利用正呈现出多样化发展局面。
国际能源署发布报告称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达到45%
据E-Small Data 6月14日消息,国际能源署发布《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评估了全球电动汽车的最新进展。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接近1400万辆,占所有汽车销量的18%,电动汽车的三大市场在中国(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为60%)、欧洲(市场份额25%)和美国(市场份额10%),这些地区约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65%。新兴经济体方面,越南(市场份额15%)和泰国(市场份额10%)等国在2023年持续增长;印度(市场份额2%)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正在支持国内制造业;在巴西(市场份额3%)、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市场份额分别2%),以及泰国,主要来自中国品牌的更便宜的车型正在支撑市场;墨西哥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补贴的刺激,电动汽车供应链正在迅速发展。报告预测,在创纪录2023年销量纪录基础上,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可能达到1700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五分之一以上,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将达到45%、在欧洲高达25%、在美国可能超过11%。根据当前的能源、气候和产业政策设置,国际能源署的“既定政策情景”预计,2035年全球销售50%将是电动汽车。在这种情况下,最快到2030年,中国道路上几乎三分之一的汽车是电动的,美国和欧盟几乎五分之一。此外,电池回收行业正在为2030年代做好准备,2023年全球电池回收能力达到300吉瓦时,如果所有宣布的项目都实现,到2030年电池回收能力可能超过1500吉瓦时,其中70%将在中国。
海洋
澳大利亚国防军测试便携式高能激光武器
据国防邮报6月20日消息,澳大利亚国防军近日测试了其Fractl便携式高能激光武器。该激光武器由AIM防务公司研制,采用电池供电,可摧毁以每小时100公里速度移动的无人机,是澳大利亚国防部首款定向能武器。据报道,该激光武器目前已成功进行了200多次室内和室外无人机处置试验和演示。据报道,澳大利亚国防军已划拨490万澳元支持该武器采购,预计将在2024年中期交付。
俄北方舰队核潜艇在巴伦支海试射导弹
据澎湃新闻6月19日消息,俄罗斯北方舰队“北德文斯克”号攻击型核潜艇和“奥廖尔”号核潜艇近期在巴伦支海进行了实弹射击演练。据介绍,俄军核潜艇发射了“花岗岩”反舰导弹和“口径”巡航导弹,成功击中了170公里外的模拟目标。俄国防部表示,俄军潜艇圆满完成了既定演习目标,导弹发射前俄军关闭了巴伦支海相关航运和航空区域。
美国公司为美海军改进固体火箭发动机
据国防邮报6月19日消息,美国国防制造公司X-Bow已获得为美海军制造Mk 72和Mk 104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订单。美海军计划将主要的地对空防御武器整合到水面舰队中,该公司将利用其专有的设计解决方案和制造工艺对导弹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改造,以满足美海军的需求。据了解,该公司将与美国海军项目执行办公室综合作战系统3.0、海军空战中心武器部-中国湖、海军水面作战中心印度总部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合作。
英媒报道称美海军正研发新型海基核巡航导弹
据环球网6月19日消息,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核战略机构上周发布通知,宣称将向一家美国国防承包商支付费用,以开始新型核巡航导弹的研发工作。该导弹能从美海军攻击型核潜艇或水面战舰上发射,但射程比海军核潜艇搭载的“三叉戟2”导弹或陆基发射的洲际导弹近。据悉,特朗普政府首先提出海基核巡航导弹计划,但拜登政府上台后对该项目表示强烈反对,最终美国国会在对该项目的优点进行了长时间辩论之后,决定授予该项目合同,开始研发工作。
航空
美国务院批准向台湾地区出售总价值3.6亿美元的自杀式无人机系统
据TheDefensePost网站6月19日消息,美国务院批准向台湾地区出售总价值3.6亿美元的自杀式无人机系统。此次批准的弹药包括:291架“阿尔提乌斯”-600M.V(Altius 600M-V)、720架“弹簧刀”-300以及101套火控系统。“阿尔提乌斯”-600M.V无人机重约12千克,有效航程440千米,最长续航时间4小时,有效负载3.17千克,支持海陆空多域发射,可携带干扰、情监侦、高爆弹头等多型模块化载荷。“弹簧刀”-300无人机重约2.5千克,有效航程10千米,可由单兵发射。
澳大利亚成功进行首型定向能武器测试
据澳大利亚国防部网站6月18日消息,澳大利亚国防军成功进行首款定向能武器原型Fractl测试。Fractl是澳大利亚AIM Defence公司研制的便携式高能激光器,可在500米范围内跟踪并摧毁以每小时100千米飞行、硬币大小的无人机目标。目前,澳大利亚计划扩大该定向能武器系统射程,使其可在1千米范围内实施硬杀伤,并可在1.5千米范围内发挥反传感器能力。
航天
美太空军首次将远程操控卫星纳入训练课程
据美太空军网站6月17日消息,美太空军首次将远程操控卫星纳入训练课程。训练课程期间,4组美空军试飞员学校太空测试课程第24A期学员于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成功进行15次在轨XVI卫星远程操控任务。XVI卫星是由美空军研究实验室主导开发的实验卫星,具有Viasat Link 16有效载荷和Roccor L波段天线。美太空军表示,该训练课程或将摆脱依赖商业公司提供卫星图像的模式。
美太空军技术创新部门SpaceWERX为ExLabs公司提供190万美元增加战术资金,用于加快自主捕获太空物体技术的研究工作
据微视航天6月20日消息,美太空军技术创新部门SpaceWERX为ExLabs公司提供190万美元增加战术资金,用于加快自主捕获太空物体技术的研究工作。SpaceWERX曾于2023年与ExLabs公司签订价值170万美元的合同,开展自主捕获和采集技术的研究,此次增加的190万美元将用于ACQR平台原型开发和测试任务。此外,ExLabs公司还在开发太空探索和资源卫星(SERV),其可容纳30吨的有效载荷,可为小行星回收等任务提供支持。
美盟在“坚定哨兵2024”演习中演练太空感知能力,加强太空行动合作
据国防科技要闻6月19日消息,美盟举行“坚定哨兵2024”演习,演练太空感知科目,加强太空行动合作。此次演习旨在利用商业能力提高互操作性,通过开放式交流增强美国与新兴国家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包括:一是预先模拟太空事件,开展大量实战化训练,包括跟踪太空发射、卫星操作等多种活动,避免己方卫星和任务遭其影响;二是利用联合商业行动小组,提高参与者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太空情报、监视和侦察行动的能力;三是与美军南方司令部开展“增强领域感知”合作,将联合商业行动和统一数据库信息整合至通用作战图中,为联合商业行动小组提供实时监控信息的能力,并对复杂的太空作战概念进行讨论和虚拟演示。
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第174批20颗微版“星链”v2.0卫星,包括13颗具备直连手机功能的卫星
据Space网站6月19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成功发射第174批20颗微版“星链”v2.0卫星,包括13颗具备直接手机功能的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6633颗,其中包括1919颗微版“星链”v2.0卫星以及77颗具备直连手机功能的“星链”卫星。目前,大约有6171颗“星链”在轨。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4年的第63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85次发射。
新材料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坚硬且难破碎的凝胶材料
据科研圈6月20日消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玻璃凝胶”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虽含有超过 50% 的液体,却展现出异常坚硬且难以破碎的特性,打破了传统凝胶的柔软和易变形印象。研究人员从玻璃聚合物的液态前体开始,将它们与离子液体混合,随后将这种混合的液体倒入模具中并暴露在紫外线下,从而“固化”材料。去除模具后,就获得了玻璃状凝胶。这种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继承了玻璃聚合物的硬度,而且在受到足够的外力作用时,能够拉伸至原长度的五倍而不破裂。更重要的是,通过简单的加热处理,这种材料能够恢复其原始形状,展现出优异的弹性恢复能力。此外,玻璃凝胶的表面还具备高粘附性,这在硬质材料中十分罕见,为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期刊。
先进制造
英国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真空系统探测暗物质
据3dprinting网站6月2日消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用于检测暗物质的3D打印真空系统。该系统利用超冷锂原子在低密度真空中探测理论上代表暗物质或暗能量的标量场。通过观察真空系统内超冷原子的行为,研究人员旨在探测“暗墙”(dark walls),即在低密度条件下形成的标量场缺陷。该团队根据理论计算构建了3D打印真空容器,预测了捕获暗物质的理想形状和结构。实验涉及将冷原子云穿过真空系统以检测偏转,这表明存在“暗墙”。实验预计将在一年内得出结果,并加强人们对暗能量和暗物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