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沪上知名涮肉店聚餐后,12人一氧化碳中毒!消费者讨说法,这下尴尬了

一场午餐聚会后,竟然多人一氧化碳中毒!这是一个多月前,市民张女士(化名)一行12人的“惊悚遭遇”。近日,他们向“新民帮侬忙”求助,事发后,他们与商家反复交涉,却陷入了“举证难”“沟通难”的尴尬境地,时至今日都没有得到商家的任何道歉和解释
聚餐之后
12人全中招
据张女士所述,5月12日中午,她与好友共12人在浦东新区南门涮肉上海一店(世博大道)包厢内聚餐,消费总额为4095.1元。
吃到快散场时,我们当中有很多人发现情况不太对劲。
张女士和几位朋友开始感到阵阵眩晕,脑袋也仿佛变得越来越重
一开始,我们还以为是酒精作用,有些上头,或者是缺乏休息太累了,并没有太在意。
图片
消费小票
但这种难受的感觉却一直挥之不去。整个下午,张女士都是昏昏沉沉的。熬到傍晚时分,她实在是撑不住了,便前往医院就诊。没想到,白纸黑字的检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一氧化碳中毒。当张女士提及,还有不少朋友曾跟她“同处一室”时,医生赶紧让她通知他们及时就医
图片
就诊记录
张女士不敢怠慢,连忙通过微信告知好友。随后,大家陆陆续续发来了自己的就诊记录,无一例外,均为一氧化碳中毒。其中,有的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指标超出标准值数倍,甚至要进高压氧舱治疗。
图片
部分一同聚餐的当事人的就诊记录
一起聚餐的刘先生(化名)告诉帮忙君,当天晚上他回到家中后,是在家人提醒下才“逃过一劫”。
我的孩子指着我说:爸爸,你的脖子怎么这么红?这时,我才意识到情况不太对劲,赶紧照了照镜子,从脸颊到颈部,都呈现出明显的猪肝色
刘先生马上赶到医院检查,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竟为8.8%,超出正常值4倍(正常值一般在0%—2.3%,主要来自内源性一氧化碳;吸烟人群的碳氧血红蛋白正常值在2.4%—4.2%),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迟发型脑损伤。刘先生讲,他连续4天进高压氧舱治疗,才逐渐缓了过来
我的脑袋到现在还是晕晕的,全身上下都没什么力气,真不知道会不会有后遗症。
事发一月
仍然无说法
张女士说,5月16日,他们委托两位代表向店方表达了明确诉求,希望查清原因,给出妥善的解决方案。但一个多月过去了,该门店仍然没有一个明明白白的说法
帮忙君就此事采访了涉事门店。一名于姓店长回应,事发后,他们并没有“避而不见”,也没有推卸责任,在查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后,愿意给予一定的补偿。只是目前,对事件起因和证据链等的认定,双方仍然存在分歧
我们与消费者一直保持联系。只是情况比较复杂,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疑点。
于店长称,门店现场并没有使用碳,用的是环保植物油,照理不会在包厢内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当天的包厢坐过3批客人,其他客人并未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状况。事发当晚,消费者报警,市场监管部门也到店里查看。门店也做过一氧化碳自测,结果显示正常
图片
涉事包厢示意图
对于这样的回复,张女士等直言,店方完全是在“强词夺理”撇清干系,将“皮球”踢给了消费者
12个人在同一门店用餐后同时一氧化碳中毒,根本无法用巧合来解释。现在要我们消费者举证自证,实在是太不近情理了!
根据张女士和好友们的“复盘”调查,中午用餐后,他们一行人均没有前往过其他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
监管部门
已介入调查
截至发稿,帮忙君从消费者和门店两方获悉,属地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市场监管所已介入调查,将由监管部门搭建平台,择日协商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方案
门店提出,需消费者一行出具医院就诊证明和工资流水证明为依据,会承担部分责任;而消费者张女士等12人也明确反馈,他们正尽可能搜集相关证据,将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事故原因究竟如何认定?安全的消费环境又该如何得到保障?帮忙君将继续关注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徐驰
摄影 | 受访者 网络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