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挑战电影工业“快餐”化叙事

胡歌、高圆圆等主演的电影《走走停停》正在热映中。
自6月8日“端午档”上画以来,该片票房文火慢炖,一路走高。截至6月20日,已逼近亿元关口。比起票房,更值得关注的是影片“冰火两重天”的评价。该片猫眼评分9.1,豆瓣评分7.9。喜欢它的观众给出了999个不同的理由:“年度佳作”“大大超出预期,拍出了国产片难得的治愈感又不会过于浓鸡汤”“导演的收尾能力,内地新导演头部水平。”“2024上半年最有灵气的电影,拍得好轻盈啊!”“日式生活流里的四川伍迪艾伦”……而不喜欢它的观众则出奇的相似:“看不懂”“直接睡着了”“无厘头”。
图片
只能说,《走走停停》是一部挑观众的电影。
它肯定不是一部“爽片”,没有“大主角”没有“逆风翻盘”“我命由我不由天”甚至连像样的“happy endding”都没有;它当然也不是一部“大片”,没有大场面,没有酷炫炸街的动作戏,全片为数不多的几处“动作戏”,一是吴迪(胡歌饰)踢球把球踢飞了,二是吴迪给公园保安递烟,结果让保安掉到了水塘里……它也不能说是一部商业喜剧,尽管它的真的很好笑,但这种笑仅限于能懂它的人。如果观众看惯了商业大片、日常刷的都是爆款网剧、短剧,甚至都很难理解电影的逻辑——它是需要“动点脑子”的,时间线在来回穿插,电影结构如俄罗斯套娃一样层层叠叠……
当然,如果你恰好是一个“迷影观众”,你也会忍不住嘴角上扬会心微笑——看到电影中的诸多致敬,比如对伍迪.艾伦,又比对如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等。
我们常说电影是工业,但不要忘记电影也是艺术。和电影致敬的那些大咖之作一样,《走走停停》挑战的是影视工业的“快餐化”叙事。这就好比让长期吃快餐的人,突然来一顿“斋菜”自然觉得它清汤寡水,索然无味——落魄北漂编剧吴迪(胡歌 饰),工作感情双双失意,沮丧返乡。吴迪“突袭”返乡的行为打破了一家人原本平静的生活,他不仅需要重新面对与家人的“亲密”相处,还要为自己的未来寻找更多的可能。在现实面前多番碰壁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与高中同学冯柳柳(高圆圆 饰)相遇,随后生活也发生了转变。
图片
在冯柳柳的鼓励与支持下,吴迪开始拍摄自己的原创剧本《似是故人来》。
而这部讲述“女性觉醒”的电影,意外揭开了自己父母的陈年旧事。与此同时,在电视台工作的冯柳柳全程纪录了吴迪的拍片过程。这些素材最终比剪辑成了纪录片《回故乡的人》。在《似是故人来》拍摄的过程中,女主角、吴迪妈妈意外去世,吴迪与冯柳柳分道扬镳,多年再会后,吴迪开始写作新片剧本《走走停停》……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真实生活与戏剧美学的恣意切换的迷人气质。回乡的吴迪和他的一家是生活的,他拍摄的小津安二郎美学的电影《似是故人来》又是戏剧的、文艺的。遭到恶意剪辑的纪录片《回故乡的人》则是讽刺的、荒诞的。画中有画,戏里有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如卞之琳的《断章》,在这部电影里,《似是故人来》《回故乡的人》《走走停停》三者之间巧妙互文,妙趣横生。
胡歌饰演的吴迪是本片的男主角,也是电影灵魂人物。
当很多观众仍沉浸在《繁花》中上海滩“宝总”身份时,胡歌却告别战无不胜的翩翩商界精英形象,在《走走停停》中饰演了一个非常普通的文艺青年吴迪。胡歌说,比起“宝总”,一头卷发、戴一副黑框眼镜,最终也没有“逆袭”的文青吴迪更接近生活中自己。
吴迪有坚持、有热爱,更不缺被生活毒打的无奈。“生活就是那样,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糕。”“没有谁的生活是完美的,有遗憾很正常。”“混得好不好都是别人嘴上说的,你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样就行了。”人生不是爽剧,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学会自洽,走走停停。
(图片由电影片方提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