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滩边“帽子树”火出圈,专家:很少见,可能是幼苗时被折弯,同类树木一般高大笔直

近日,武汉武昌长江二桥下一棵造型神似帽子的树走红网络。
图片
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吴晓
从远处看,这棵主干弯曲的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独特帽子的形状,与天空、草地、江水和远处的建筑一同构成了极具电影感的画面,引来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拍照。
图片
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吴晓
有网友将其称为“孤独的帽子树”,因为它独立于江岸边。
有人建议傍晚来拍,因为日落时分,风景更美。
还有摄影师特地在夜晚来到江边,将“帽子树”变身“台灯”,拍出了与白天氛围感截然不同的照片。
图片
图/摄影师@Joy出品
“这棵树长得有个性,让人眼前一亮。它周围的场景比较干净,整体景物比较和谐,能很好地突出主体,对摄影师来说具有天然吸引力。”该组照片的拍摄者刘先生告诉九派新闻。
图片
图/摄影师@Joy出品
令人好奇的是,这棵长相奇特的树究竟是如何形成?
6月19日,武昌江滩绿化负责人向九派新闻表示,这是一棵重阳木,它虽不像正常重阳木又高又大,但其枝干没有被修剪过。“它在冬天是没有叶子的,到春天开始发芽生长。我们没有刻意地去修剪它,它就是直接长成这个样子的。”
该负责人称,关于这棵树是什么时候种的,目前不太清楚。
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董立坤告诉九派新闻,他认为,这棵重阳木应该是在江滩开发建设之前就存在了,可能是在生长期受天气、人为或牲畜影响,长成了现在的样子。
“它位于二桥下边,而这个位置并不适合栽树。一般而言,重阳木的树形挺拔、垂直,而它的树干弯弯曲曲,绿化也不会选择这样的树苗。因此,可能的情况是,它本来就在那边长着,做绿化的时候就留下了。”董立坤说。
图片
图/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吴晓
他表示,这棵重阳木之所以长成了“帽子”型,是因为它的主干是弯曲、倾斜的,没有“顶端优势”,从而长出了很多分枝。分枝之间互相竞争,不断地伸向四面八方,最终变成了现在的形状。
至于为什么主干会是弯曲的?董立坤分析称,“它可能在还是幼苗的时候,因各种原因被折弯了。这个可能是人为的,可能是牲畜造成的,也可能是被江风吹的。这种情况很少见。它生长得很艰难,没想到长大后还挺好看的,很有个性。”
董立坤表示,虽然这棵树的树形比较奇特,但它“枝繁叶茂,长势健康”,只要根系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就没有问题。
九派新闻记者 曾怡婷 实习记者 吴晓
编辑 梁霞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