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Talk丨中原考古彰显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专访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卡洛斯

大河网讯 风暴神阿达德神滚印、舞王湿婆像、狮身人面像……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埃及各类文物遗存的宗教神权色彩极其浓厚,反映了神权在当时社会的至高无上地位,社会财富主要服务于宗教神权。
世界四大流域文明,为什么只有黄河流域文明5000多年不断线?“我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习俗非常重要。在我看来,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一种社群感,这一点在人类社会很常见。”近日,6月16日下午,在郑州市高新区,出席“考古学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胡安·卡洛斯·莫雷诺·加西亚(Juan Carlos Moreno Garci),面对记者的镜头给出了他的答案。
“社群感是指个体能够感受到自己是某个特定群体的一部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随着社会复杂化,传统习俗也会整合吸纳新群体。”在卡洛斯看来,一个国家和地区培育自己的传统习俗非常有必要,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团结不同的社会群体,增强人们的社群感。
图片
卡洛斯(前排右一)
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河南遗址众多,仅洛阳洛河沿岸便出现了举世罕见的“五都荟洛”城市奇观,这在卡洛斯看来绝非偶然。“河南之所以有许多都城遗址,恰恰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否则也不可能统治来自不同社群的人们。因此,从文化角度来看,当时的统治者应该具备很强的创新精神。”卡洛斯说。
在卡洛斯看来,主要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有不同于其他三大文明的独特性,这也是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不断的原因所在,他说:“我认为,当时的统治者就已经培育了一种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早期中华文明所珍视的价值体系,其中就有包容性。”
卡洛斯告诉记者,社会需要不断培育新的习俗传统,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增强人们的社群感。“包容性和创新性在中华文明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卡洛斯说,目前中原地区的考古资料已经充分表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包容性。
图片
卡洛斯(前排右二)
“虽然当时的人们都有信仰‘天神’的习惯,但是中原地区考古显示,华夏文明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卡洛斯说,文物遗存也反映了文明特点,鼎、盆、罐、石镰、石斧等黄河流域出土的早期文物充满生活气息,区别于宗教神权色彩浓厚的其他三大文明。
“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才能在吸纳融合新社群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也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连绵不断、一脉相承的原因之一。”卡洛斯说。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由郑州大学和河南省文物局主办,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承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为期两天,并于6月17日上午在郑州大学考古学学科建设创新中心、“中华源”考古实验室以及巩义双槐树遗址等地开展了学术考察。(赵汉青 杨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