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农村女性不再忍气吞声,敢于主动终结不如意的婚姻关系

李丹
在持续、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婚姻变得越来越脆弱。以西南地区W法庭为例,该派出法庭在2023年收案1200余件,其中离婚纠纷占总量的33%左右。离婚纠纷已成为乡村发案量最高的案由。
田野调研发现:其一,随着女性地位提升,女性成为提起离婚诉讼的主角。其二,离婚诉讼受当事人的年龄影响较大,不同年龄段的离婚纠纷差异显著。其三,法官在审理离婚诉讼时特别慎重,会综合考虑原被告情况、未成年子女利益、公序良俗等多种因素。
一、离婚诉讼多以女性为原告
中西部农民的婚姻发生了巨变,女性不再一味忍气吞声,敢于主动终结不如意的婚姻关系。这种现象背后,有两大主因。
其一,女性地位显著抬升。当全国婚姻市场打破地方通婚圈后,中西部男性成为婚姻挤压下的弱势群体。在西南地区,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嫁二嫁才开始嫁,三嫁四嫁慢慢嫁,五嫁六嫁可着劲儿嫁。”这则比较夸张的顺口溜相当片面,却可以形象地揭示女性在婚配中的优势地位。为避免打光棍,男方父母愿意支付高价彩礼。某法官表示,曾有80后初婚男子为娶70后三婚女子支付11万彩礼。进入家庭生活阶段,女性的婚配优势拉升了其家庭地位。目前,在中西部农村,大多数女性行使当家权。当女性主动选择离婚,实际上在行使婚姻退出权。农村女性在经济、思想和人格方面的独立性增强,她们行使婚姻退出权的心理成本变低。
其二,女性的婚姻期待升高。在W法庭审理的离婚案件中,多数当事人拥有外出打工经历。从生命周期来看,打工经历是一个人的人生大事。夫妻双方进城打工,往往进入不同的城市或不同的工厂。夫妻两人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后,他们的居住空间、生活作息和交往对象等,均产生了分化。在务工期间,夫妻之间的互动密度降低、生活体验的异质化程度增强。部分女性在消费主义、短视频的影响下,对于婚姻有了新的、更高的期待。当她用新的眼光和参照系审视丈夫时,发现身边的这个男人挣钱少、不懂浪漫、不修边幅。更令她们无法接受的是,他居然还大男子主义,甚至经常打老婆。
二、离婚纠纷的年龄特征
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发现,离婚纠纷处理难度与当事人年龄直接相关。按照离婚诉讼当事人的年龄,可划分四个年龄段:30岁以下,30~40岁,40~50岁,60~80岁。
30岁以下的夫妻离婚纠纷最容易处理。对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既能接受“闪婚”,也不惧怕“闪离”。刚步入婚姻家庭生活的年轻人,往往会因生活性摩擦而选择离婚。其中,年轻人普遍持一种积极的消费观,花钱大手大脚,储蓄意识不强。一旦男方父母不再提供经济支援,小家庭便陷入经济困境。少部分人受蒙蔽或诱惑陷入网贷、赌球、网络赌博的陷阱,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共富贵容易,共患难则难”。过紧日子、过苦日子,极易诱发年轻夫妻之间的矛盾。双方都注重个体感受,既不愿意妥协退让,也缺乏经营家庭的技术经验。他们常说:“感觉好了就在一起,感觉不好了就分”。的确,年轻人离婚的显著特点是“不磨唧”。
除了观念、性格、成长经历等因素外,导致年轻人爽快离婚的关键是“没有后顾之忧”。尤其是,20多岁的女性根本不用担心离婚后会落单。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年轻男性,他们离婚后再婚的可能性尚在。
由于婚姻存续期限较短,双方往往并未生育子女。解决这个年龄段当事人的离婚,重点在于彩礼返还。按照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影响彩礼返还的因素主要是办理结婚登记和同居。在比较极端的骗婚案件当中,女方会主动办理结婚登记并短暂地与男方同居,以达到不返还彩礼的目的。
30~40岁的夫妻离婚纠纷涉及的矛盾较多。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夫妻来说,他们的婚姻已经存续十多年的时间。经验表明,这个年龄段的离婚案件中,一方或双方出轨占据了较大比例。在此时离婚,双方会围绕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等多方面展开争夺。一般情况下,若生育有男孩,男方及其父母会极力争夺抚养权。对于男方来说,将儿子留下,即便是自己离婚后难以再婚,也不担心家族香火中断。
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双方的收入、投资、借贷、支出等非常琐碎、繁杂。例如,某做生意的夫妻闹离婚时,涉及市区十几套房产、股票、债券等,动用了查账、跟踪、窃听等手段,历时五年才把婚离掉。法官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和债权债务时,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做核对。
40~50岁的夫妻离婚纠纷涉及的矛盾最尖锐。以女性20岁结婚为例,她到40~50岁时,其子女已经上大学。等到孩子读大学之后,她们选择离婚对子女的冲击相对较小。对于中年女性来说,从孩子读中小学就开始破碎的家庭,也没有必要再维持形式上的完整。因此,近些年来出现一个现象:等子女高考结束后,夫妻选择离婚。此时,子女已经成年,可以自主选择跟随父母哪一方。因此,夫妻双方离婚不会激烈争夺子女抚养权。在审理中年人离婚案件时,法官分割财产时的工作量会更大。
经验表明,农村中年男性在离婚诉讼中的情绪对抗最为激烈。如前所述,农村男性面临严峻的婚姻挤压。一个离异的中年农村男性,其再婚的可能性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面临婚姻失败的中年男性,可能会采取极端行动。在西南山区的偏远乡村,部分70后或60后男性受教育程度低,一直生活在闭塞的山村。若法官贸然判决离婚,会引发“民转刑”的后果。因此,法官往往判决不准离婚,并不是偏袒男性,而是着眼于保护女性和社会公众。
60~80岁的夫妻离婚纠纷日益多起来。一般来看,城市的老年人离婚数量远远多于农村。近些年来,农村老年人离婚案件也开始多起来。老年人离婚案件有一个显著特点:子女深度卷入父母离婚案件。子女介入老年父母的离婚案件,既有让不合的父母各自安享晚年的考虑,也存在父母离异重组后影响自己继承份额的担忧。
三、法官眼中的离婚纠纷
其一,离婚纠纷的矛盾最大。离婚判决是对一段失败婚姻的死亡宣告。在法官看来,离婚纠纷需要慎重对待。当法官判决离婚后,不愿离婚的原告及其亲友会对被告进行攻击,还会对法官施加人身威胁。不久前,W法庭甚至发生了被告携带三把剪刀到法庭的现象。有经验的律师和法官都清楚,有些被告不出席庭审,实则潜伏在法庭附近。曾发生过多起缺席审判过程中,被告突然闯入庭审现场的情形。为此,法庭设置了监控和安检门,不允许当事人携带与庭审无关的物品进入审判庭。对于可能会发生激烈冲突的庭审,司法警察必须在场负责安保工作。
其二,离婚就是“爬楼梯”。离婚案件处理起来比较复杂,一般需要多次开庭。爬楼梯意味着一步步地走。在法官看来,必要时先解除婚姻关系让双方先脱困,再处理财产、子女抚养等问题。
一对夫妻在北京打工期间容留他人卖淫。案发后,妻子为保护丈夫,独自承担全部罪责。她在刑满出狱后发现,丈夫不仅花光了家里积蓄,还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一怒之下,她起诉到法庭要求离婚。但是,丈夫坚决不同意离婚。在调解的过程中,法官出了个主意:女方出具一个保证书,保证在离婚后两年内不谈恋爱。这个保证书明显不具有法律效力,自然不会被写入调解协议。法官此举箭双雕,一方面使女方脱困,另一方面给男方预留一个追回女方的希望,缓和一下男方情绪。离婚后半年,女方另嫁他人。
其三,判决离婚必须弘扬正气。无论是道德观念,还是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均将夫妻互负忠实义务作为婚姻的道德基础。
某女子在南方城市务工期间,与其老板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并生下一个儿子。事发后,该女子向丈夫写保证书,表示认错、悔过。丈夫气不过,将其告到法庭,请求法庭判决离婚并要求被告支付精神抚慰金。离婚判决不久,老板也抛弃了该女子。
一般情况下,法官在审理离婚纠纷时会比较保守,避免轻率地宣告一段婚姻死亡。但是,处理离婚纠纷不是和稀泥,在必要的情况下,法官会果断做出离婚判决。
2024年6月20日
首发于腾讯新闻,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