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增强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势头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为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创造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国家在致力营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很多行业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被打开”……春江水暖鸭先知,发展环境如何,民营企业家们的感知最为直接。
  2012年底全国共有民营企业1085.7万户,2024年5月底达到5517.7万户,10余年间增长超4倍,在稳定增长、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的贡献日益突出。
  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为民营企业厚植发展沃土。民营企业把握机遇、向“新”求“效”、向“高”求“质”,充分展现活力韧劲,成为中国经济应对起伏变化的一抹亮色。
 顶层设计增动力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顶层设计。
  “《决定》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丰富了‘两个毫不动摇’内涵,对民营经济改革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在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高级专家罗贞礼看来,民营企业一直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受益者和推动者,围绕民企发展作出一系列改革部署,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所需。
  彼时,经过改革开放35年高速发展,我国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民营企业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随着外部环境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亟需解决市场秩序不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竞争不充分、存在一些隐性壁垒等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开拓更大空间。
  《决定》作出一系列新论断:“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
  “这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支持民营经济走向更广阔舞台的体现,是民营企业家群体越来越受到尊重的体现,鼓舞着我们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担当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从来没有动摇。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强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各类重大会议中,都不乏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论述,为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发挥了指南作用。”罗贞礼说。
  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民营企业座谈会,再到一次次的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这是站在更高起点谋划民营经济领域改革的根本遵循,为各项改革举措的深入推进提供了重要动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上升,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过去支撑民营经济长期增长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优势发生变化,“铺摊子”“上规模”的粗放模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企业经营困难增多。这些都是前进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也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加以破解。罗贞礼表示,民营企业量大面广,政策执行并不容易,要下功夫细化落实。但无论如何,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实现难中破局。
  改革激发动力,民营企业小步快跑。从数量上看,截至2023年底,民营企业占企业总量比重达到92%以上;从质量上看,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275.78亿元,十年来保持了连续增长势头。
政策加码见成效
  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印发,从发展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社会氛围等方面提出31条具体举措,为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创造更好条件。
  “部署全面、具体、周密,体现了对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对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给我们带来极大鼓舞”……这一文件在民营企业家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
  此前十年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多方了解并推动破解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扩大民企融资、强调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诸多细化、务实的举措接连出台。
  ——稳企安企,法治环境不断优化。
  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十年间,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全面清理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持续健全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的立法工作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增设“权益保护”专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作出系统规定;“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切实推动政策落地。
  “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在持续优化。”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表示,以依法规制网络侵权行为、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为例,中央网信办专门召开企业座谈会,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这些部署都是国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强烈信号。
  ——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更有秩序。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一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决定》强调,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党的二十大强调,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实施,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快废止,民营企业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杭绍台铁路、杭温铁路、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三澳核电等一批民营企业参与的标志性项目落地。
  “我深刻感受到很多行业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被打开,市场准入机制不断完善,坚定了我们深耕铁路领域的信心。”复星国际副总裁、复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温晓东告诉记者,复星参与投资建设的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自2022年初开通以来,两年多来累计运送旅客近3000万人次。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行业中,民营经济主体占比逐步提升,2024年5月,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占比升至6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升至97.2%,金融业占比升至40.4%。
  ——纾困解难,问题导向成效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越是直面问题的政策设计,越能为民营企业带来获得感。以帮企业省钱为例,2023年,民营经济纳税人在税费优惠政策中受益明显,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864.6亿元。
  进出口方面,一系列政策持续增强民营企业链接全球市场的能力。“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便利化措施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推动实施出口退税报关单、发票信息“免填报”;进一步扩大主动披露政策的适用范围……每一环节的便捷都可以量化成企业的真金白银。
  全国工商联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超九成样本企业认为,过去一年我国营商环境有所改善,要素、政务、市场、法治、创新五大环境评价得分均呈上升趋势。
  罗贞礼认为,从中央到地方,各项政策通过统筹部署、上下联动,使改革化解了部分结构性问题,确保全面性;通过突出重点、系统集成,使改革避免碎片化问题,确保连续性;通过督察落实,有效防止改革进入空转,确保可操作性。
激发活力强韧性
  政策红利加速转化为民企发展动能,民营经济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多项经济发展指标保持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的良好态势。
  民营企业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达90.2%,高技术服务业占比达93.3%,“四新经济”占比达93.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达94.6%。
  “我们集团科技投入保持50%以上增长,已有一批应用技术、研发技术突破‘卡脖子’问题,市场占有率与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徐冠巨说。
  民营企业挑起外贸发展大梁,占据进出口“半壁江山”。201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39万亿美元,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3.3%。到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民营企业达到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3.5%,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3.2个百分点。
  “我们公司长期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建渠道’的海外经营模式,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3年末,境外市场营收占比超九成。”万兴科技副总裁朱伟说。
  2023年,我国日均新设企业2.7万户,其中大部分为民营企业。相较于改革开放前30多年的迅猛发展,对比近年来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这一增长来之不易。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民营企业家显现出对机会的高度洞察力和捕捉力,以及经受考验的韧性和应变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前进中的困难、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坚定信心;越是爬坡过坎,越要抖擞精神。”徐冠巨说。 (经济日报记者 曾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