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守住不拉闸限电的底线

昨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能源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不论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我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我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一段时间我们听到一些西方国家在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了,中国新能源的出口在冲击国际市场。所以想请问国家能源局对此作何评论?
对此,章建华在会上回应,我国的新能源行业是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章建华说,这个成绩,在全世界能源行业都是得到充分肯定的。
同时,不论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我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他补充道,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应该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看待产能问题。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
在任何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而且适度的供大于求有助于整个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成本下降,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来进行调节。
章建华表示,国际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国际各方在绿色转型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间,所以中国也希望与各方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共同完善我们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共享知识和经验,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
进入夏季,电力稳定供应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针对如何保障居民用电需求方面的情况,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电力消费延续快速增长态势,1-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3.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今年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也将快速增长,最高负荷预计同比增长超过1亿千瓦。综合研判,我们认为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高峰时段局部地区可能存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如出现极端、灾害性天气,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国家能源局将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具体采取几个主要措施:首先,强化监测预警;其次,充分发挥高峰时段系统顶峰能力;再次,加快了支撑性电源的建设;最后,指导各地做实做细工作预案。
杜忠明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负荷管理措施并精准细化执行,坚决守住不拉闸限电的底线,坚决确保民生用电需要。
95%以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建充电设施
目前我国在保障民生用能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章建华表示,老百姓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用能需求得到满足,用能质量得到提升。
他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民生用能方面的成绩:
大幅提升能源普遍服务质量和水平。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由2013年的1705亿立方米增长到2023年的3900多亿立方米,民生用气得到有力保障。大力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改造,2015年底,全面解决全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人人有电用。
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县县通大电网,大电网覆盖范围内村村通动力电,有力保障了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始终坚持民生用电优先,指导地方深挖需求侧响应潜力,根据产业结构优化有序用电措施,确保民生和重要用户用电不受影响。根据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中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上升到第12位。
积极回应群众绿色生活用能所盼所需。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加快提高清洁取暖比重,居民取暖条件显著改善。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我国已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接近1000万台,95%以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建了充电设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撑了我国现有20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需求。
能源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农业产业园、有条件的村镇建设光伏、生物质、储能等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项目,提高用能效率和综合收益。累计建成投运光伏扶贫电站2636万千瓦,每年可产生约180亿元的发电收益,惠及415万脱贫户。
文/本报记者熊颖琪
统筹/刘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