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公园省”贵州继续把“文化千岛”串珠成线

(文/林铃锦 编辑/赵乾坤)“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已至,雨丰昼长。此时,塘头荷花开,庭院有蝉鸣,绿茵浓郁的盛夏即将到来。
今年的高温天气比往年来得更提前、更酷烈, 神州并非同此凉热。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广袤的国土上寒暑程度差别显著,为季节特色旅游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坐拥“凉资源”的贵州、新疆、黑龙江等省份早已针对即将到来的暑期出游旺季进行“清凉”部署。
图片
6月6日,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景区拍摄的夏日风光 图源:新华网 李鹤摄
然而,旅游市场日渐多元化,气温不会是游客动身的唯一因素。何况柳荫荷塘、松林竹径,以及难免人头攒动的河滩海岸都是近处解暑的方便去处,何必舟车劳顿,跋涉千里,奔赴“远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宋昌耀对观察者网表示,这一问题的核心是性价比,在游客认为大交通时间和金钱成本高的情况下,避暑旅游目的地应当提升当地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设施的质量,让游客感觉“物超所值”。
社交媒体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如何在客源竞争时别出心裁,以独具的地域特色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连日来,贵州省展示了自己的解答。
“山地公园省”贵州继续把“文化千岛”串珠成线
适中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空气湿度,还有轻拂的微风,在贵州共同营造了一个平均气温只有23℃的夏天,也让其成为同纬度最凉爽的区域之一,全省约四分之三的区域气候条件都适合避暑旅游。
去年夏天,火热的“村超”、“村BA”赛事将多彩的贵州文化带进人们的视野。
有着“公园省”美誉的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山多谷深、河流纵横,平均海拔1100余米。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苗岭共同构成的贵州脊梁,从海拔2900米至海拔147米,无数的山岭在这巨大的落差中层叠交错。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着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留下了错杂荟萃的“文化千岛”。
图片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无数山岭中留下了错杂荟萃的“文化千岛”。图源:新华社
这片立体、多变、复杂的神秘之地上,交通曾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甚至有“黔道难于蜀道”之说。明朝被贬贵州龙场的王阳明在《瘗旅文》中曾这样形容:“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
多年来,凭借贵州建设者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精神,如今贵州全省每个市州都有机场、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路,产业路直通田间地头,快递包裹送到农民群众家门口、出门就能坐客车。截至2022年底,世界前100座高桥中有近一半在贵州,世界前10座高桥中有4座在贵州,为其赢得“桥梁博物馆”的美誉。
作为曾经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实现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人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千年之变”。
贵州万山中潜藏着的文旅资源,也因交通、互联网的联结,一通百通,焕发应有的亮色。
图片
沪昆高速公路上的坝陵河大桥 图源:微信公众号“贵州宣传”
2023年,贵州全省接待游客从2011年的1.7亿人次跃升至12.84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从1429.48亿元增长至约1.46万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列各省之首。旅游成了贵州最有优势、最有底气的产业。
如果说,自然资源是“老天赏饭吃”,那么顺应文旅市场发展变化,丰富业态、提升服务,则是贵州为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化,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所付出的有目共睹的努力。
今年,贵州紧锣密鼓地通过一次次文旅推介活动,巩固优质客源市场的同时,继续扩大市场规模。
早在3月,贵州就已面向大湾区后花园推出“四免一多一减”的文旅优惠“大礼包”,其中广东省居民凭借有效身份证可享受贵州国有A级旅游景区门票免费优惠。
5月20日,“津津有味 多彩黔程——2024‘多彩贵州’夏季文旅推广暨招商(天津)推介会”举行。在这次推介会上,贵州正式启动了今年的避暑旅游活动。并以天津为窗口,面向拥有1亿多人口的京津冀地区,邀客黔行。
5月31日,贵州省政府召开的2024年“避暑度假到贵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黄小西,吃晚饭”的旅游品牌,由贵州具有代表性的六个景区第一个字的谐音构成。
“黄”指“黄果树瀑布”,是驰名中外的大瀑布;“小”指荔波小七孔,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西”指西江千户苗寨,是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吃”谐音“赤”,指赤水丹霞,是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晚”谐音“万”,指万峰林,徐霞客曾写下“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诗句;“饭”谐音“梵”,指梵净山,是武陵山之巅、莽莽原始森林中的孤岛。“黄小西,吃晚饭”集中展现了贵州山水的独特魅力。
贵州省文旅厅还联动全省特色景区和优质旅游资源,推出支线串飞、自驾游、自由行、跟团游等夏季避暑特色旅游产品线路。
图片
“支支串飞”高端旅游产品 图源: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
游客权益保障方面,贵州省开展了2024年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游客在旅途中发现贵州文化和旅游服务存在的痛点、短板和隐忧,可通过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一码游贵州平台、电话、书信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将得到相应奖励。
《贵州日报》6月12日报道,携程网数据显示,贵阳暑期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4%。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