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外企“出走又归来”?专家:对标高标准国际规则 加大高水平开放

图片
新民晚报讯(记者 叶薇)上海多方发力,积极回应外商投资企业关切,提高标准制定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大对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孙立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外资企业的结构以及引资质量正在持续优化。优化营商环境是对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撑, 要对标高标准的国际规则,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我在调研中接触到的外企,都表达了对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认可。但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外资的流入。我们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在中国这个越来越开放的市场中,竞争加剧,企业感受到投资回报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基于自身的发展,它们需要重新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孙立行还谈到,从外资发展看,近期有几个明显趋势。
一是,外企在华研发投入仍在持续增加。“中国市场比较‘卷’,竞争压力大,外资通过加强研发,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服务水平,以期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二是,有的外企“走出去又回来”了。“这些企业发现,尽管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减弱,但在中高端技术工人的水平、人才素质上,中国具有核心竞争力。同时,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配套完备,这都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三是,外资在华发展策略发生变化,更加注重本土化运营,注重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与融合,中外合资企业的数量加快增长。
四是,在工业领域,外资持续扩大投资规模。
孙立行认为,进一步加大引资力度,还需要对标高标准的国际规则,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要排查可能存在的歧视外资企业的规定和措施,杜绝在政策执行中一些变相的歧视,降低企业运营的合规成本。“比如,在‘放管服’改革上,现在重心应该从开办前的‘准入’转向开办后的‘准营’。要打破企业在经营展业过程中遇到的隐形壁垒。比如,现在企业普遍关心的数据跨境流动,我们的监管政策应该分类实施分级管理,健全数据跨境流动规则。”
孙立行认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推进到7.0版,要建立长期监测和定期评估的机制,让外商切实感受到中国实现高水平开放的承诺,以及我们为之所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