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海岸线丨与江豚为伍 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央广网大连6月21日消息(记者 王松 于芳菲)东亚江豚,鲸目鼠海豚科江豚属小型齿鲸动物,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海域。在大连市长海县,50岁的梁泽业已经和这些“海中精灵”相伴15年。15年间,梁泽业在保护江豚和发展事业间探索尝试,寻找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图片
梁泽业十几年守护“海中精灵”(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梁泽业的朋友圈里,有一段不久前拍摄的视频,画面里,几只江豚时而跃出时而潜游,一路跟随着梁泽业所在的船只。这是梁泽业的特殊礼遇,这些江豚信任他、愿意和他亲近的背后,是梁泽业十多年的付出和守护。
说起和东亚江豚的结缘,梁泽业的记忆被拉回到五六岁的时候。那时候,爷爷带他到海边看过一次浩浩荡荡的“龙兵过”,“龙兵就是我们说的江豚。”成千上万只江豚同时出现在眼前,壮观的场面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龙兵过的时候,船只都会停下来,也不让说话,好像是一件比较神圣的事情。”
在后来的人生轨迹中,梁泽业再没有见过“龙兵过”的场面,而那段经历却指引着他与江豚的再次相遇。2009年,以捕捞为生的梁泽业在海上又碰到江豚,寥寥几只,让他产生了颇多感触,“什么时候能恢复和爷爷一起看的‘龙兵过’的场景,那多好啊。”
图片
与江豚相伴(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那时候,梁泽业能做的就是尽力地陪伴、观测、劝导周围渔民减少对江豚的影响和破坏。每年70多次专程出海“赴约”,梁泽业成为了江豚们的伙伴,“我出海,它们会出来和我打招呼。以前我救助过的一条江豚叫灰灰,后来它生下了儿子小灰灰,它们总是一起出来。现在小灰灰已经成年了,还有了对象……”
2016年,梁泽业承包了江豚经常活动的海域,希望能一边发展海钓等休闲渔业,一边保护江豚。他投放渔礁和鱼苗,改善海域的环境,也为江豚提供了食物。可梁泽业发现,如果海钓的活动太多,不仅会影响江豚的活动区域,也会和江豚争夺食物。于是,他不得不减少甚至放弃了海钓业务。
“前前后后投入的、损失的资金超过了千万元。”梁泽业的语气里透露出压力,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截至目前,梁泽业承包海域内的江豚数量,从以前的几只增加到了400多只。
图片
海上观光平台(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既要保护也要发展。后来,梁泽业搭建了海上观光平台,旅游季到来时,游客们可以到平台上观测江豚、斑海豹、鸟类等。旅游季过后,观光平台则会被拖离开,把对周围海域的影响降到最低。
去年6月,在长海县政府的支持下,梁泽业牵头成立了大连市长海县海洋哺乳动物保护协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共同保护海洋,保护江豚。“今年我们协会发起了‘海洋守护者’视觉创作大赛,希望借此提高公众,特别是学生群体,对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的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和参与海洋保护,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海洋。”梁泽业说。
近年来,长海县加大对海洋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力度,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海洋生物资源也更加丰富,为江豚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栖息环境。如今,每年来长海县繁衍洄游的江豚多达上千只。在梁泽业看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在江豚生存环境的日益改善,体现在食物链的完整性上,“这都离不开渔民、企业和地方的共同合作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