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衣是智商税吗?凉感、吸湿、润肤……夺目“标签”真几许?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
太阳炙烤着大地,与空气一起燃烧🔥灼热感逐渐蔓延。
有网友戏称:最近的天气,不经意间,手里的凉菜便晒成了麻辣烫。面对炙热异常的天气,防晒便成了大家的“必修课”。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涂防晒霜、打遮阳伞等传统的防晒方式,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防晒衣也成为了不少人的心头好。然而,UPF50+、凉感、玻尿酸润肤……五花八门的防晒衣卖点,常常让人眼花缭乱。
防晒衣究竟需要符合哪些基本条件?这些标榜的卖点,防晒衣真的能做到吗?作为消费者,又该怎么选?
就这些消费者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化工程系副教授刘秀明,为大家答疑解惑。
防晒衣需要符合哪些基础指标?
判断一件衣服是否符合防晒衣的标准,需要关注紫外线防护系数与紫外线透过率两个基础指标。
我国国家标准 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规定,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必须大于40并且315-400nm紫外线透过率(UVA)小于5%的纺织品,才能被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图片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作为衡量防晒衣防晒效果的重要指标,UPF数值一直是商家颇为关注的要点,我们常能在电商平台的商品封面图上看到UPF50+的标注。
事实上,当40<UPF≤50时,会被标注为UPF40+;当UPF>50时,标为UPF50+,这是国家标准目前最高的评判等级。
防晒衣缘何能够防晒?
对于这一疑问,刘秀明介绍道,防晒衣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保障防晒能力,一种是在面料中添加紫外线屏蔽剂,阻止紫外线透射,避免紫外线照射到皮肤;另一种则是添加紫外线吸收剂,通过吸收紫外线,避免紫外线抵达皮肤。
图片
抗紫外线织物屏蔽与吸收两种防晒方式基本原理示意图(图片由受访专家提供)
我们常用的遮阳伞使用的是紫外线屏蔽机理,而防晒化妆品用的多是紫外线吸收机理。相比较而言,使用紫外线吸收方式制作的防晒衣长期性能和舒适度会相对更高,成本也比紫外线屏蔽方式高一些。
防晒衣真能做到凉感与降温吗?
炎炎夏日,不少防晒衣在营销上主打凉感、降温等卖点,还有的宣称防晒衣由木糖醇的冰氧气制成,穿上去一秒散热,立减5℃。这真的能做到吗?
图片
2024年6月3日,北京迎晴热暴晒天气,图为穿着防晒衣的游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或许不少购买者也深有体会,这种凉感与降温的持续时间非常短,刚穿上时感觉非常美好,但只要在户外待一小会儿,这份美好便会消失。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份凉感应该被称为“接触瞬间凉感”。
刘秀明解释道,为实现这种瞬间凉感,许多厂商会在纺丝之时加入一些提高纤维导热性的材料,从而增加人体的传导散热。当皮肤一接触到衣物时,面料能够迅速传递热量,皮肤就会获得凉爽的感觉。
而木糖醇作为一种五碳糖醇,是木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之所以会有清凉感,是因为木糖醇易溶于水,且在溶解时会吸收一定的热量,所以将木糖醇引入到纤维内,也可以给使用者一种凉爽的感觉。但也正因为它溶于水,所以在洗涤几次之后,这种有效成分便会逐渐流失,清爽感也将大打折扣。
当玻尿酸遇上防晒衣,真能保湿润肤吗?
近年来,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不断深化,皮肤健康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晴朗干燥的夏日,大家都想为肌肤补补水。由此,有的厂商将玻尿酸的概念融入了服装制作,声称制作过程中添加了762mg/kg玻尿酸,人们穿上后,玻尿酸便会被释放出来,相当于敷了一层面膜,可以起到保湿润肤的作用。
事实上,这种面膜防晒衣的保湿能力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
一方面,其玻尿酸的添加比例极低,与医美行业中所用的玻尿酸浓度相去甚远。另一方面,防晒衣并非紧身衣,其穿着后与皮肤中间尚有空间,因此更是收效甚微。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购防晒衣?
灼热的天气让大家对防晒衣的期待逐渐提升,希望它具有更好的功能性,防晒透气佳,吸湿排汗好。
鉴于目前防晒衣并无针对性标准,建议大家首先要关注其基础防晒功能,选择UPF>40且UVA<5%的产品。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认识到,防晒衣的防晒效果与纺织品的纤维材料种类、颜色深浅、织造结构紧密度,以及织物厚重度等众多因素相关。
围绕这些重点因素,刘秀明进一步给出了选购建议:
·天然纤维中,亚麻的防晒效果最好;而化学纤维中,涤纶的防晒效果更佳。
·深色系的防晒衣相对较浅色的效果更好,可以结合自身喜好综合选择。
·织造结构紧密度越高、越厚重、透孔率越低,防晒效果越好。
来源:北京科技报
作者:廖迈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