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时51分,长春正式进入

北京时间6月21日4时51分
我们迎来夏至节气
图片
夏至
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
标志盛夏来临
也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
夏至知识
今年夏至出现在21日北京时间4时51分,也因此获得了一个“之最”的头衔,它是228年以来最早出现的夏至。上一次比这更早的,发生在1796年,时间是6月21日2时42分。
你知道吗,夏至也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之所以最先被确立,是因为相比于其他日子,这一天比较容易被测定。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根据一年中影子的变化来观察出一些特殊的日子。于是人们发现,每年中有一天日影最短、白天时间最长,就确定了夏至。
如同冬至起数九一样,夏至起也有数九的习俗。夏九九歌谣的版本虽多,但是含义大同小异,这里举一例: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
夏至三候
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
将夏至分为三候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古人认为,鹿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
蝉,又名“知了”。终年蛰伏土中的雄蝉一朝蜕变,在夏至后便肆无忌惮地鸣叫起来。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图片
其中
蜩始鸣是说终年蛰伏土中的雄蝉
一朝蜕变
便肆无忌惮地鸣叫起来
在其有限的“蝉生”里
合奏着一首快活逗趣的交响曲
夏至饮食
夏至的三候
告诉我们
在炎热的仲夏
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
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而在养生上就显得更加重要
极阴于极阳
把握好了——冬病夏治
把握不好——阴阳失衡
首先,饮食最关键
病从口入
最重要是从嘴开始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龙霖梓说,夏至时节,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暑湿困脾阻碍运化,人体容易出现睡眠质量差、食欲不佳、精神不振、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
心通于夏气,夏天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出汗增多,而“汗为心之液”,心阳随着汗液的排泄而损伤,人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烦躁失眠等症状。
“入夏无病三分虚。”龙霖梓说,夏至养生防病需注意保护阳气、调养心阳,补养心阴、清心宁神,清暑祛湿、益气生津。
龙霖梓介绍,具体而言,饮食宜清淡、多食杂粮;可多食苦味食物以清心祛暑,如苦瓜、苦菊、马齿苋等;适当食用酸味食物以开胃固表,如山楂、番茄、柠檬等;适当食用解暑利湿之品,如丝瓜、冬瓜、西瓜、黄瓜;不宜食用肥甘厚味,宜少食生冷以护中焦脾胃。
图片
此外,夏至太热了!
又是一年中的转折点
所以健康一定要重视
夏至养生
起居、情志和运动方面,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夏至时节宜晚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以使气血恢复,中午宜小憩以顾护心阳。
夏至人体阳气亢奋,需要心平气和、保持心情愉悦,使气机宣畅。
运动不宜剧烈,尽量在清晨或傍晚天气相对凉爽时进行,可选择游泳、慢跑等,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或八段锦;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切不可饮用冰水,更不能立即冷水冲淋。
夏至养生中,中医药技术的应用
拔罐可以祛除瘀滞、行气活血;
穴位按摩可选择按揉神门穴、极泉穴等,以养心强心;
刮痧可沿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的经络循行部位进行,发挥宣通气血、祛除湿热的功效;
艾灸任、督二脉可以升发阳气、调养气血、补充元气;
贴敷三伏贴能够发挥冬病夏治、养生防病的作用。
夏至来了
代表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来了
不妨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
多到户外走走、停停、看看
来源:新华社、新华网、CCTV4、天津广播、中央气象台、央视新闻 制图: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