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夏至面、夏至饼等节气美味别错过

夏至,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盛夏来临。各地也有独特的美食来庆祝这一节气,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夏至”美食吃起来
夏至,一些地区将当天的食物加上前缀“夏至”,比如夏至面、夏至羹、夏至蛋等,这些夏至限定美食也是夏至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夏至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在老北京中间,夏至这天流行吃一碗面条,有打卤面、炸酱面、鸡蛋面等。由于夏至天气炎热,吃面时,人们还喜欢将面煮熟后用冷水过一下,一来可以快速冷却面条,二来还能让面条更筋道。
图片
夏至吃面。 图/IC photo
夏至羹
在湖南长沙,夏至时人们会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曰“夏至羹”。当地有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字面意思是吃了夏至羹力大无比,寄托了人们对身体健康强壮的美好期望。
夏至蛋
“夏至吃蛋,石板踩烂”,湘南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地区流行夏至吃夏至蛋。人们将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
此外,夏至当天有的地区将鸡蛋煮熟染红,再用小网袋装上,系在小孩胸前,挂到下午再剥去蛋壳吃掉。民间说法认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体。
图片
小朋友网兜挂夏至蛋。 图/IC photo
夏至饼
这是江浙一些地区的夏至美食。在过去,夏至当天人们会采来艾草嫩叶捣碎,与麦粉和在一起做饼,然后加入适量甜豆沙馅,放在锅里烤熟来吃。如今,人们也可以去商超购买现成的夏至饼。
豌豆糕、馄饨等节气美食尝一尝
除了上述限定美食,夏至期间,各地民间还有豌豆糕、馄饨、新麦等节令美食。
豌豆糕
在老南京,夏至这天大人会让小孩坐在门槛上,品尝美味的豌豆糕。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佳,而豌豆糕口感清爽,既能开胃又能消暑。豌豆糕在南京又称“安豆糕”,有平安吉祥的寓意。
图片
豌豆糕。 图/IC photo
新麦
“夏至煮新麦,一年都安泰”,在山东一些地区,夏至有煮新麦粒品尝的习俗。这一天,孩子们会用新鲜麦秸精心编织的小笊篱,在热气腾腾的汤水中捞取新麦粒来尝。
麦粥
在江苏无锡,夏至的清晨,人们会特别选择麦粥作为早餐。当地人认为,麦粥不仅香气宜怡人,还能健脾养胃,有效缓解“苦夏”时的食欲不振,是夏至不可多得的美味。
馄饨
在南方不少地区,夏至时有吃馄饨的习俗。民间有谚语,“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在夏至这天,人们会准备一碗碗鲜美的馄饨品尝。而在一些地区,人们将馄饨与面条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经典地方小吃云吞面。
鸭汤
在福建、广东一带,煲汤是日常操作,当地人善于根据节气变化选择不同食材来煲汤。夏至时节,人们尤其喜欢煲鸭汤。民间认为,鸭汤不仅滋补身体,还能有效增强体质。在煲鸭汤时,人们常常会添加一些药材来提升汤的风味,如当归、党参、枸杞等。
图片
鸭汤。 图/IC photo
荔枝
夏至正是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荔枝成熟期,所以当地有吃荔枝的习俗。不过吃荔枝也要注意,有专家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空腹”与“大量吃”荔枝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因此一定要适量食用。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李严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