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不值钱,但邻居们真好丨回乡偶书

图片
老家收割小麦后的田地。(作者供图)
父母在陕西老家有五亩多的地。秋天种冬小麦,到来年夏天小麦收割之后就种上玉米。差不多三十年前,这些土地上长的也是这些事物。经过三十年的变迁,苹果树现在又让位给了这些粮食作物,真是沧海桑田,让人不得不感慨。不过我觉得挺好,父母年龄大了,种庄稼有个盼头,有个收成,最主要是轻松一些,不要再像种苹果那样劳人就行。
端午节前我家收了麦子。我妈说本来那天他们是没打算收的,是我爸在帮一个老乡收他家的麦子时随即做的决定。这里容我插上几句,就我们村的情况来说,把土地用来种粮食的农人还是少数,大部分人的田里还是务养着苹果、桃子和梨等果树,种麦子比起这些东西来,收益差了不知多少倍。村里现在人少,更不见青壮年劳力,有了急活,大家就会自发地去互相帮衬,这都形成了一种自觉。前阵子,我家要把门前的土地面打成水泥地面,除了水泥商和他的灌浆车外,剩下的劳力都是乡邻们,他们干了好些重活,忙了整整一天,不要任何酬劳。
那天我爸就是在给一个老乡帮忙。老乡家的麦收割完了,他对我爸说,最近雨多,你家也收了算了,收割机来一趟不容易。我爸抬头看了看天,傍晚的天空压着一层黑白相间的云,他便给开收割机的招了招手。
等到收割机把我家那五亩麦全收完,已经到晚上九点。几个乡邻开着自家的电动三轮车一趟一趟地帮着把我家的麦子从田里拉了回来。麦子收回来需要马上晾晒,五亩多地收了六千多斤的小麦,对于二老来说,摊开这些麦子绝对是个挑战。乡邻们接着又帮着他们摊麦,在大家的帮衬下,我家六千斤的小麦完美地摊放在了三块地方。看着地上的每一颗麦粒好像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我爸妈松了一口气,劳累了一天,他们很快就睡了。
结果那晚上到凌晨两点时,他们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在敲打我家的大门。我妈还担心是半夜鬼敲门。那敲门声却一直持续着,猛烈而急促。我妈开了门,结果是邻居家的一个回老家探亲的小青年,他紧张地对我妈报告了雨情——姨,雨来了,大家伙都在门上收麦哩,你们也赶紧啊!
老两口一听,披上衣服就往外冲。还好,这时天上只飘着雨星子,有几户人家在门前正快速地移动着,他们已经把麦子聚拢了起来。正当我爸妈在三片麦场中的两片前忙得上气不接下气时,感人的一幕来了。突然之间就来了很多人,都是我们的左邻右舍。他们有的家里种着麦,有的家里压根没种。在这个夜晚,凌晨两点多钟,他们从睡梦里醒来,无声地加入到这场劳作中。他们各自带来家里的木锨、推板、扫把等用具,紧密地配合着,木锨和推板在前面冲锋,扫把做着扫尾工作。这些乡亲无疑都有过种麦的经历,那些早年的肌肉记忆如今又复活了,干起来轻车熟道,手上的工作利索干净。他们知道,麦子泡了水就坏了,就卖不上价了,这是一场与老天爷的竞速赛。老天爷当然最大,但人总得有点精神,不能全让老天爷给拿捏了。
帮忙的人实在太多了,后到的乡亲们几乎插不上手,干脆就站在旁边看,边看还边和干活的人拉家常。有的人干累了蹲下休息,把带的工具顺手往旁边一放,结果被其他人拿去用了,等他再去摸家伙时,来回找不见,就嚷嚷着找工具。抢收现场是紧张的,也是热闹的。
很快,三个麦堆子便聚拢起来,两个邻居从他们家帮着拿来了篷布,把麦堆子盖起来。盖严实后,边角压了木杠子和砖头,怕风吹起,怕雨漏进。幸亏雨不是很大,看着三个麦堆子安然无恙,老两口的心算是放了下来。
经过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抢收,大家又累又渴,我爸趁着间隙赶紧切了两个西瓜。这瓜是我爸那天刚从镇上买回来的,便宜,一斤才五毛钱。真是好瓜,水分足、甜,最主要是新鲜,像是刚从地里摘回来的。大家一边吃瓜,一边夸西瓜好吃。我爸妈觉得今天这瓜真是派上了用场。吃完瓜后,大家发现远处还有一家人正在抢着聚麦堆子呢,他们又纷纷奔向了那边,开始了另外一场任务。
图片
晾晒好的小麦堆放在自家院子里,装袋之后就可以出售了。(作者供图)
端午节放假回家,我妈给我讲了这事。她不停地念叨着多亏了乡邻们的帮忙,不然就麻烦了。我向她打听今年麦子的价格。我妈说,最近的价是一斤一块一多点。我家麦子按六千斤算,下来能卖六千多块钱。我问,能净落四千不?我妈白了我一眼,说,你这还净落了钱了?!然后她便算开了账,罗列种麦的各种开销和成本。不罗列还好,一罗列一大串,什么种子费、机器播种费,还有打药、施肥、灌溉、收割,哪一个不花钱,这些合计下来,就我家这五亩地,种麦的成本差不多得三千了,我不禁愕然。
我妈说,能落个三千元就不错了。
我回城那天,大太阳把车里烤得灼热无比,人一时半会都进不去。我妈看着天说,哎,前几天晾麦,如果有这么好的太阳就好了。晒一天,麦也就干了,还把人给折腾的。说到这里,她又说起了乡亲们给我家怎样帮的忙,大家怎样的尽心又尽力。
麦子确实不值钱啊,但有这些邻居们,真好!
(作者为陕西西安国企职员)
刘雷
责编 温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