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医的小故事3:该不该用猛药

    这个故事发生在明代,见于清代俞震的《古今医案按》。
图片
    从前有个帅哥叫刘泰来,才三十二岁,白白胖胖的,秋天刚到就有些不舒服,过了几天,病情越来越重了。
    医生问他的生活习惯,问病史,他说,夏天太热,一动就大汗淋漓,于是他热了就冲个冷水澡,还经常在风口坐着吹风,有时候就直接睡在风口里。秋天刚到,他就染上了疟疾。于是医生用药,一下子就把疟疾止住了。
    疟疾止住了,可是患者却开始感觉胸腹胀满,再接下来,不仅胸腹胀鼓鼓的,大小便都不通了,还加上了气喘。患者只能坐着,不能躺下,只能弯着腰不能仰着,病势危重,情况非常紧急。
  病人家请了两位医生会诊。先到的医生认为,大小便都不通,之前用的药没有效果,那就应该用大黄二两,一副药喝下。喻嘉言医生反对。
    喻嘉言:“伤寒发热,导致体内津液丧失,大便才会干燥,这样的情况可以使用攻下法,发散淤积,但是同时也伤气,所以学界有戒用大黄的规定。现在患者腹中之气散乱不收,太阴脾经不能统摄,才会鼓胀得这么厉害,一散一结,有着天和地的差别,这个时候如果使用大黄猛攻,强行发散,人就是不胀死,肚子也会胀破。”
    患者说:“其实我已经吃过两剂有大黄的药了,怎么办呢?”
    喻嘉言医生说,所以你腹中的真气渐渐散失了,到今天夜里十一点到两点这段时间里,阴气阳气交剥的时刻,一定会出大汗,昏迷不醒。真到那个时候,就无能为力了。
    喻嘉言医生赶紧开了理中汤,加了三钱人参,给病人服下。第二天又加了一点点黄连,病人的肚子没有那么鼓胀了,人也感觉舒服一些了,可还是没有大小便。喻医生说。患者肚子里还是之前大黄攻下来的粪便,之所以不排出来,是因为膀胱胀满,将肠子撑紧,没有缝隙,再用力也解不了。我马上下药,通膀胱之气,大便的问题不用考虑,到时候自然就解决了。喻医生开了五苓散,药喝下去一会儿,患者先是有了小便,随之宿便也随之排出,病人终于能躺下休息了。喻医生再用药调理,病人很快就康复了。
图片
    复盘一下,刘泰来生病的由头是因为夏天过于贪凉,不仅身体素质下降,还种下了病根,才会有后来那么麻烦的事。
    今年的夏天才刚开始,请各位怕热的看官切莫过分贪凉。
图片